(三)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行业发展初期出现的专业人才储备少,对承担支持性事务的跨专业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够,社会工作者考核标准不完善和晋升渠道单一等问题,机构从多元化模式出发,培育和建设自身人力资源系统。
1、人才队伍结构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视角,从纵向来看,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应用性社会科学。机构成立之初,就从人才招聘和培养上牢牢把握这一特性,主张“能人善用,发挥特长”的用人理念,建立了横跨“60-70-80-90”年代的社会工作、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康复学、社区服务与管理等跨专业、综合型的“专-本-硕”人才队伍。涵盖不同年龄段的人员结构有利于经验的补充和交流,不同专业有利于技能的发挥,各司其能力,弥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其他方面的缺陷,形成全能型的配置,不同学历背景有利于知识的储备和引领,相互学习,共促进步,多元化的人才队伍结构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筑造奋发向上的团队氛围。
从横向上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工机构,除了承担具体社会工作实务的一线社工外,还需要有专门承担行政性事务的专业人才。“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机构目前拥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务和相关后勤人员和相应的岗位职责。相对于一线社工,我们对于负责机构支持性事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更高。
2、员工晋升途径的多元化
相比香港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和晋升途径来说,我们还有不少的差距。作为一家本土的社工机构,我们从促进自身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元化视角,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员工的晋升途径:
一是技术性人才的培养。针对机构中实务经验丰富、有志于从事一线实务的社工,结合本土督导资源匮乏、外聘督导回应一线社工需求不及时等现实因素,我们有计划的培养机构本身的督导助理。机构从参加过广州市社协举行的项目管理人才培训班学习的3名资深社工中,推荐了2名社工参与市协新一届督导人才的选拔。
二是管理性人才的培养。随着机构的发展壮大,具有社工实务基础的管理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多。机构始终坚持内部培养提拔、竞聘上岗为主,外聘为辅的方针。在机构现有的7个项目中,其中就有4个项目的负责人是机构自身培养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