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社工机构网络构建与服务效益的提升

罗观翠 2014-06-13 16:57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民间社工机构肩负着解决社会问题和照顾困境\社群的使命,但同时又面临很多局限。那么社工机构应如何在困境中寻求提升服务效益的途径呢?

近年来,民间社工机构发展日益蓬勅,珠三角各城镇社工机构的 数目亦与日俱增,提供社工服务的机构在500家以,仅广州市登记注册的社工机构便超过200家。

民间社工机构最大的特色是其社区基础。它们对地方人际关系、政府部门以及社区的资源都有一定的掌握。当然,其最主要的优势,是以社工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面对群众,因而赢得其信任和认同,可以成为促进民间与政府积极沟通的桥梁。

但是,民间社工机构的发展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它们大部分都处于起步阶段,本身的能力有限,大多靠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或基金会的支持,人手与资源仅可以维持曰常的基本运作,加上成立时间短,基础弱,缺乏生存的安全感和信心,这些都是其发展的明显限制。

民间社工机构肩负着解决社会问题和照顾困境社群的使命,但同时又面临很多局限。那么社工机构应如何在困境中寻求提升服务效益的途径呢?

社工专业在助人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介入模式,就是善用社区生态环境,促进家庭网络、朋辈网络及社区网络的良性互动,鼓励服务对象提升自助和互助能力,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彼此能力的提升,来 解决面对的困难。社工机构是否也同样可以将这种网络模式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之一呢?

最近,笔者在北京、广州等地参加了一些关于儿童保护的研讨活动,在与参加会议的一些社工机构代表和热心公益的界外人士交流中,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思考如何发挥社工机构自身的潜能,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有限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有用的优质服务。例如,儿童保护工作所涉及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就包括立法、司法、执法、教育、医疗机构,街道办、学校,以及精神健康、家庭辅导、社区服务中心等不同工作领域的社工服务单位。那么,可以采取什么策略,使各相关组织所承担的儿童保护工作互通有无,使儿童照顾服务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果呢?我们可以 怎样运用网络的设计,把它们的工作紧密地连接起来?我们又应该釆取什么途径进行网络的构建?笔者认为,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搭建信息和经验交流平台。这是最基础的一步。通过信息和经验交流,各个机构知道彼此在关注什么,才能更好地发掘被忽略的服务需求。

二是学习和改进工作技能。目前,不少社工行业协会和地方组织巳不断地提供培训机会,使业界人士有机会交流,但很多培训似乎稍欠系统化,也未能关注社工深化专项服务能力的需求。其实,机构本身就是很好的培训基地,若建立一些合作平台,较有经验的社工就可以帮助经验尚浅的社工改良工作方法。

三是服务计划协作。不同的社工机构可以轮流作为服务计划的主办或协办单位,以扩大服务计划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先导计划,大部分机构.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或模式,仅以个别机构单薄的力量只能进行小规模的试验,缺乏可持续性。若进行跨机构合作,则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必然会更大。

四是进行地域化分工和服务对象的转介,以便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合适的服务,满足其需求。服务对象具有流动性,面对的问题也可能是多元而复杂的,例如经济、住房、就业、教育、健康、心理、社交等问题不一定能在单一机构内解决。如果有不同专长的机构组成转介机制,服务效果肯定会更好。

五是倡导服务网络制度,,包括政策的制定、各部门对政策的执行、社工机构的参与、服务质量的评估等。这样更容易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系统地提升服务网络的效益。现在很多社工机构为了眼前的生存,往往都在忙于竞标,应付评估,却忽略了发展专业服务,忘记了机构的宗旨是为了改善社会服务的质量。所以,倡导政策的改善,也是社工机构应该担当的责任。若能通过机构的网络构建来践行这一责任,应该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