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建设这一年”地方经验展示(7)

2021-11-02 10:14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途径,优化社会工作者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联动机制,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社会服务需要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快完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通过加强和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浙江省海宁市:构建“建、管、评”全闭环培育发展体系

倪继红

2020年,海宁市在浙江省率先实现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运营全覆盖,2021年又创新提出“一季一赛、季度排名、人员备案、智慧监测、SPPE评价”等五项机制,对镇(街道)社工站人员、项目、成效等进行“全生命周期”培育和监管,开启社工站建设运营2.0版本。

拉高标杆“建”

海宁市以“高于省市标准、新于先发地区”的理念科学谋划建站工作,超前超额完成全省社工站建设民生实事项目。一是场地标准高。充分整合资源,将已有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工站“二合一”统筹改造升级。二是团队配备优。要求每个社工站按照“64330”要求配备运营团队,即不少于6名全职社工,其中持证社工不少于4人,运营团队若为海宁市外则必须拥有3A及以上资质且有3人为本土新招培养对象,每名社工必须发展5名常态化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不少于30名。创新建立“四岗十一级”薪酬体系,按照“一岗一酬,岗酬相适”原则,保障社工基本报酬。三是职责定位准。社工站主要策划辖区内各村(社区)民生微项目、社会组织公益微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分类梳理“需求清单”。以“1”个核心引领(党管社工人才),“2”个领域治理品牌(社区和社工),“3”个民政基础项目(聚焦困难家庭、困难老人、困境儿童)和“X”个特色自选项目,设置“123X”模式“项目清单”。 

提质增能“管”

海宁市率先提出社工站提质增能计划。一是专业督导增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专业机构开展“镇(街道)社工站提质增能计划”项目,链接华东理工大学社工系专家督导团队,提升社工理论和实务经验。二是专业比拼激能。精心策划“一季一赛”活动,四个季度专业比赛总成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三是专业服务赋能。推动社工站服务下社区、进网格,为特殊困难群体和其他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社工服务,转介链接救助服务,实现社工站团队服务能力与特殊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双提升”。

定性定量“评”

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动态监测、评估和管理社工站服务项目。一是人员诊断性评价。加强专职人员备案管理,所有项目社工在入职前均要填写公益服务承诺书,不得随意离职。社工站人员在项目立项后中途变动的一周内必须到民政局备案。二是项目全过程评价。开发智慧社工云平台监测系统,对全市域内的专业团队、社工和服务项目进行云检测,购买方和市民政局随时可以通过云平台查询项目的完成情况。此外,创新建立社会组织“三务”公开制度,每月15日定期公开项目执行、财务等情况。三是站点系统性评价。科学设定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运营SPPE评价办法,重点围绕规范建设、专业运营、项目策划、服务成效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在项目中期和末期,以电话、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部门、服务对象对社工站项目实施过程、结果的满意度。对项目运行良好的,市民政局给予相应财政补助。

上一页 1... 56789...1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