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社工机构数量“井喷”后何去何从(3)

2014-07-11 09:56   江门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虽然我市社工机构增长迅猛,但大部分社工机构尚处于成长阶段。随着我市“大民政”工作的推进,社工机构进入成长的关键期,也引发人们的关注:它们能否满足“大民政”中大量政府购买服务的需要?它们能否自身造血良性发展?

催化

政策+准入门槛降低=发展提速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发展思路,推动了社会组织加快发展。”简锦聪表示。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李玉芬分析认为,准入门槛的降低和登记程序的简化,是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工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的“催化剂”。

其中,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准入条件放宽后,发起人已由原规定的至少有1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2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放宽至有1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业水平证书,登记3年内要达到民政部对发起人的规定条件。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带动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市去年社会管理创新五项重点工作提出,2013年底前各市、区建立1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至2015年,每年进驻的社会组织不少于10个。

成立于2012年的蓬江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是我市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民办社工机构运营的社会组织孵化平台。该孵化基地负责人付裕介绍:“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面向潜在型、萌芽型和初创型社会组织,提供培育和支持,包括发展指导、提升能力、资源拓展、合作交流等。”目前,该孵化基地已有20多家社会组织进驻,其中社工机构就有9家。

初创

只有做出成绩 才能承接项目

德信行社工服务中心是我市首家以司法社工服务主体的非营利性社工服务机构,也是首批从蓬江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出壳并成功走向社会的社会组织之一。“瞄准服务方向是社工机构迈出的成长第一步。”付裕说。

作为初创型社工组织,成立于去年1月的德信行走过了曲折的起步阶段。“成立之初,我们还没拿到政府购买服务。只能一边留在孵化基地,接受培训寻找资源,一边提供法制咨询服务,提升自身能力。”该机构主任张劭芬说。

“社工机构只有做出了成绩,才能展现自身实力,拿到购买服务项目。”张劭芬说。如今,德信行已通过去年蓬江区首届公益创投等途径,陆续承接了“雏鹰展翅社区矫正服务”、“暖阳计划”、“康乃馨单亲爸妈互助会”等项目,业务范围涵盖社区矫正、帮教服务、社会交流、资源链接等,成为蓬江区首普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

从能力培训提升,到初次项目承接,再到资源链接、拓展服务范围。德信行的成长经历并非个例,而是众多初创型社工机构的普遍成长模式。祥光社工服务中心与德信行几乎同期走向社会,“我们最早承接的是北街街道的平安钟服务,积累了经验后,如今成功拿到了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北街站的运营项目。”该组织负责人李玉冰说。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