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校社工们的烦恼(5)

2014-05-29 09:35   南方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与案主拒绝接受服务的问题相比,经济或许是一个更令驻校社工们头疼的事。社工们自称“月光族”,常自嘲,“没有发财的命,甚至穷得谈不起恋爱,结不了婚。”

帮扶案例

一年级孩子在鼓励中找到“归属感”

去年9月,6岁的小玉升入一年级。开学一个多月后,突然对妈妈刘女士说,不想去教室,不想去上学。无论妈妈和老师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她哭闹着要和妈妈在一起。

社工晓菲了解情况后,进行了“帮扶”。她让刘女士跟孩子解释不能陪伴的原因后离开,无论孩子哭喊得多么厉害都不要回来。刘女士接受了建议。在她走开后,小玉开始哭闹,但晓菲对她说:“姐姐知道你很想跟妈妈在一起,要不,我们聊一会儿后姐姐借电话给你打给妈妈”。

转移小玉的注意力后,社工开始与她玩起手偶游戏,并读绘本书。见其情绪平复后,晓菲开始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她说,因为刚入学没有认识的人和朋友,所以不想上学。而且,她只喜欢音乐和美术课,其他课都不太喜欢,所以不想回教室。但晓菲还发现,她是一个很腼腆漂亮的女孩,掌握的知识多是课堂上学到的。而且,心珠口算也很厉害。她还很爱表现自己,做事情也很认真,但比较慢热。

了解情况后,晓菲制定了帮扶方案。首先,她建议老师上课的时候多请她回答问题,或让她担任小组长,分配一些任务给她做。其次,她与小玉一起制定周行为记录表,大家约定,如果小玉每天认识一个朋友,晓菲就给她一些奖励。此外,晓菲还建议家长多陪伴小玉,及时发现她的进步并鼓励她。在大家都按约行动后,小玉很快融入了新的生活中,不再逃避上学了。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和智慧。社工进校后,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找他们做辅导,他们成了家长和学校的“好帮手”。只是有一个问题,现在人手太少了,我们只能将她安排到最有需要的一年级,帮孩子们适应新环境。可是,每个学龄段的孩子各有特点,我们是否可再增加一个社工呢?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