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三社联动”激发各界参与热情
为深入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今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以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助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创新,激发了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加强平台建设
夯实“三社联动”工作基础
积极改善社区软硬件条件。近年来,思明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购买、置换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办公用房及居民活动场所;投入大量财力,采购了大批量设备充实到各社区,改善提升了各社区的软硬件设施。
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在区级层面,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设立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成立区级社会组织促进会,为群众需求多、发展前景好的社会组织提供孵化服务。在街道层面,建有5个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就近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并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引导成立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已建有13个社区级社会组织服务站,培育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服务。
推进社会服务平台建设。2013年初,思明区在前埔南社区建设全市首个社区社会工作平台——“社区关爱中心”,探索在社区居委会内设置一个专职社工+岗位,采用“社区居委会专职社工+社工机构专业社工”的融合模式承接购买服务。2014年,思明区启动“街道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由试点街道每年出资20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前已有鹭江、厦港等4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服务,通过社工专业服务、义工志愿服务,构建起面向辖区老人、青少年等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扶持社会组织
拓宽“三社联动”服务领域
推进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思明区取消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审批,取消社会团体筹备成立的审批。除政治法律类、宗教类、社科类的社会组织仍按照双重管理体制登记管理外,其他社会组织均按直接登记方式办理。注重依托街道社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提升城市社区自治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登记注册社会组织297家。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出台《思明区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十大优秀”社会组织和个人评选,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及时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年检参检率达96%;组织开展社会组织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
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三社联动”人才引领作用
组建专家库。邀请香港、广州以及省内高校社工专业的专家教授组建思明区社工人才专家库,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推进全区社工队伍建设。
壮大人才队伍。积极发动街道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截至目前,全区已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共有489人。同时,加大培育扶持民办社工机构的力度,截至目前,在思明区注册登记的民办社工机构有12家。
加强学习培训。2014年7月,启动区级社工“培力成长”计划项目,通过政府招标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承接的方式,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持证社工的专业水平和实务能力。针对未持证人员,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班,帮助他们尽快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在街道启动“社工增能驿站”项目,邀请社工专家为全区持证社工授课,加快推动社区工作者向社工人才的转变。
社工带义工。引导志愿者支持、参与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者组织开展的专业服务,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联动工作机制。
健全工作机制
确保“三社联动”服务实效
创设服务项目,把社区多元化治理服务需求,转化为社区建设具体项目。围绕居民群众需求创设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和纽带,吸引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及社工人才参与项目实施。持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探索以购买专项服务为主、综合服务项目为辅的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以项目化的形式深入部门、街道、社区开展服务。街道和社区是社会组织服务的主力购买方,目前该区建设了5个由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13个社区特色购买服务项目,吸引了各地近30家社会组织到思明区注册并参与承接服务。购买的服务项目,既有老人日间照料、青少年心理辅导等传统服务项目,又有外籍人士融入服务、失独家庭关爱等创新延伸项目,涉及30多个类别。
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制定出台《思明区民政局关于推动“三社联动”的实施意见》《思明区建设“社工+义工”联动机制试行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三社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联通制度等一系列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发挥社区居委会在推动“三社联动”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和组织社区各方力量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无物业老旧小区,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提供自治管理指导以及专业社工服务,营造温馨和谐的邻里氛围。在物业管理小区,注重发挥社区群团组织及专业社工机构的牵引作用,培育壮大社区文体队、互助医疗队等多元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动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