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遇尴尬:政府规划火热 农民意愿不强

2013-11-16 10:44   经济参考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新农村———看上去很美

“和美社区的房价是每平方米1468元,现在买还有优惠,二楼、三楼已经卖的差不多了,要买的话得抓紧。”2月8日,张宏杰再次来到民权县人和镇和美社区售楼处,一位售楼人员正在向他极力推荐。这个售楼处往南10米就是310国道,时下,国道两旁的几个超市门前车水马龙,人们正在置备着年货,与此对照,售楼处显得十分冷清。售楼处往北一公里就是正在规划建设的和美社区,虽然售楼处人员称明年三四月份就能交房,但是目前还看不到动工迹象。

民权县是位于河南东部的小县城,张宏杰是该县人和镇虎东村村民,购房于他是刚性需求。家中的四间瓦房是1992年所盖,抛开房子的“夏季漏雨冬季透风”状况不说,膝下的3个儿子都到了结婚年龄,尤其到逢年过节时房子更显得“捉襟见肘”。另外,政府早在前年就禁止农民新建房屋,即使是在自有的宅基地、自留地中。解决老百姓住宿的途径,就是和美社区。

城镇化推进的浪潮已扩散至乡镇、村庄,只不过是在这些地方以新社区、新农村的面貌呈现开来,人和镇的和美社区只是浪潮中的一个缩影,该县顺河乡、龙塘镇的推进力度更为迅猛。据记者了解,人和镇已将新型城镇型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至2030年,和美社区即是人和镇规划建设的新型城镇型社区,毗邻镇政府,可容纳3万人,将合并周围的13个村庄;人和镇新型农村社区分为白木社区、内黄社区和高集社区。张宏杰所在的虎东村被划入白木社区,眼下这个白木社区还“八字没一撇”呢,四五年内看不到希望。

政府禁止农民自盖新房,大力推进新社区新农村,倒逼老百姓上楼的另一个动因是节约建设用地。人和镇城镇型社区建设用地240公顷,节约村庄建设用地指标97公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317 .7公顷,节约建设用地指标222 .8公顷,两项合计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19 .8公顷。农民住进新农村后,原来的村庄占地可以集约出来耕种,老百姓把这俗称土地“合大方”,便于大规模机械的推广。

统计数据上,虽然河南粮食年年增产,但是农民种地的意愿正在逐渐变淡,因为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的占比在逐渐下降。目前,农村绝大部分已婚和未婚年轻人不愿再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事农耕,他们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去大都市开开眼界。这样一来,土地留给老人耕种,由于老人的体力、精力有限,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正逐渐消失。也因此现在的农业更多的变成了“懒汉庄稼”、“靠天收”,收成如何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产量如何、售价如何也不再是农民家庭考虑的重点,“土地没有撂荒”就是他们心里的底线,每年产的粮食够家用即可,土地这一生养农民的脐带正逐渐被边缘。

农民不愿种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种地确实是“得不偿失”。一方面,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成本日益上涨;另一方面,粮食价钱年年几乎“纹丝不动”。“一年两季,春季小麦、秋季玉米,即使按照亩产1000斤来算,这一亩地的毛收入也就2000元。但是现在从打地、收割、播种都是机械化,再加上化肥、种子、农药和浇地的费用,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都不到1000元,这还没把劳动力的成本计算在内。”另外,这里的人均土地不到两亩,用一位年近60岁的打工者的话说,“我在外面打工,稍微干几天就把地里一年的收成挣过来了。”

这里的地块小而散,影响了机械化的大规模推广,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新农村、土地“合大方”是趋势也是必然。但新农村的建设呈现出“漫地烤火一面热”的尴尬状况,老百姓对新社区并不怎么“感冒”,并且顾虑重重。“住进了新农村,还是种原来的地吗?那太远了,我肯定不想住进去。”张宏杰的邻居耿铁蛋说。

近些年来,一些家庭牺牲了孩子的教育,令孩子初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几年下来,将所有积蓄都花费在盖房上。新房一般建两层水泥小楼,花费在10万左右,盖房已经让一个家庭倾其所有,所有新房子除了门窗根本谈不上装修“如果住进了新农村新社区,我原来的房子怎么办?能补贴多少?如果补贴的钱不够在新农村新社区中买房,我肯定不愿意搬进去。”龙塘镇村民焦东发说。

焦东发的担心不无道理。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新农村的推进过程中,将根据房屋建筑质量、年限、位置的具体情况进行补贴,补贴最高额每平方米才800多元,这远远低于新农村房屋的售价。而对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来说,搬进新社区后,能否就近解决就业才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如果只是换了个住所,那么对他们而言吸引力并不大。

“规划的新农村看上去是很美,但是离老百姓还是很远。”张宏杰走出售楼处感慨道。由于很多原则性问题没有答案,对于是否在和美社区购房他仍是举棋不定,但是不买他又能如何解决自家的住房需求呢。(记者张彬)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