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创新打造融合发展新路径 推动“蒲公英”计划提质增效

2022-07-13 09:45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要求,黑龙江省民政厅以新时代民政发展新理念,全面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标准谋划、一体化推动、融合式建站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龙江“蒲公英”计划提质增效。

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要求,黑龙江省民政厅以新时代民政发展新理念,全面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标准谋划、一体化推动、融合式建站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龙江“蒲公英”计划提质增效。

一、借助“三个平台”,构建立体推进新格局

借“民生振兴”之势,将龙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发展指标,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写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赢得党政更大支持。

借“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成员单位,将社工站建设写入《黑龙江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黑龙江省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省编办批准设立了省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各级团组织建立了5600余人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省级财政连续两年增加社会工作方面资金投入,今年安排800多万元、各地财政预算安排7500多万元用于社工站建设。

借“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将社工站建设列入“攻坚破难”专项行动,落实厅处室局包联工作机制,按“领导责任、推进落实、考核督导、责任追究”“四个体系”的工作方法,建立“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评估、年底验收”的工作制度,形成台账,挂图作战,提升社工站建设能力。

二、运用“八方资源”,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

运用好购买社会服务清单,实施项目一体化管理。将社会救助、特困老人、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社区治理等购买服务项目纳入各级民政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实行“菜单式”管理。

运用好两个融入机制,推动社工站良性运转。对提取的社会救助资金总额2%购买社会服务经费,实施绩效评价机制,逐年提高权重比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建立“民政+街道+社工站”三方会商制度,实施“五社联动”运行机制,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42个,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队伍522个,发展核心志愿者3800多人,开展志愿公益活动460多个,还有188个关爱孤困儿童健康成长的壹基金等慈善公益项目包通过社工站落地,使各方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运用好五方面项目资源,实现融合式发展。推行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与社工站一体化运作。利用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资源,将社工站建设纳入区块链,提升社工站数字化应用水平。将精神障碍康复社区项目纳入社工站建设同步规划,目前已有37个精康项目通过社会组织或社工站落地。实施儿童关爱项目重点纳入社工站服务清单,将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金,通过社工站购买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陪伴我成长”等关爱服务。目前有91个社工站(点)实行与未保站“双站联建”。运用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大力培育孵化本土社工机构,已孵化本地社工机构38个,并有21家机构承接了社工站建设项目。

三、实施“三项工程”,注入专业发展新动能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蒲公英”人才培训计划,组织社工考前培训14次,参训1.5万余人次,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以40%速度递增。分层次开展研讨、论坛、沙龙67个,培训社工人员2万余人次。成立省级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库,设立专项资金购买督导服务。购买第三方组织服务,对20%以上社工站运营情况进行绩效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动社工站建设良性发展。

实施量化管理工程。制定了《社工站购买服务合同模板》《社工站建设基本考评标准》等系列工作规范。协调省技监部门,立项研制《黑龙江省社工站服务规范》。组织专家科学测算购买服务项目量化绩效指标,通过服务时长和档案记录,使社会服务评价从“无据可依”变为“有形可查”。

实施品牌塑造工程。协调省财政列支300万元,专门支持社工站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和开发应用,实行全省社工站建设标识、装饰、服饰统一化。开展线上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结合的“矩阵式”宣传推介,选树优秀社工站、宣传典型案例,评选优秀社工,讲述社工故事等,传播社工服务专业理念和彰显职业价值,不断扩大龙江社工“蒲公英”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