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省最贵”社工项目—“青年地带”续约

2015-08-03 10:23   南方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青少年专项服务再次获得政府3年共1650万元投入,2012年“青年地带”也曾获得1650万元的服务经费,成为蝉联“全省最贵”单项社工购买服务项目。据了解,“青年地带”在海珠区共有18个站点,其推行的“一站一特色”服务理念备受政府青睐。

原题:“全省最贵”社工项目续约(组图) 团市委副书记安建国为“青年地带”优秀社工颁奖。 资料图片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地带”青少年专项服务再次获得政府3年共1650万元投入,2012年“青年地带”也曾获得1650万元的服务经费,成为蝉联“全省最贵”单项社工购买服务项目。据了解,“青年地带”在海珠区共有18个站点,其推行的“一站一特色”服务理念备受政府青睐。

1650万经费六成用于社工人工支出

“青年地带”项目从2008年开始试点,服务对象是海珠区内青少年及其家庭。2012年项目“转正”,得到海珠区政府和广州市民政局出资扶持,当年9月通过公开招投标招募专业社工团队运作项目。广州市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以3年1650万元的“天价”中标,成为当时全省最贵的青少年单项社工购买服务项目。

除了政府购买“输血”,政府明确中标单位必须保证通过社会募集、资源整合等方式来“造血”,3年筹集到中标金额20%的经费,即330万元,投入到海珠区青少年服务中。

2012年,中标方启创执行总监廖焕标曾介绍,总共近2000万资金支出中,60%用于人员经费、工资方面支出,20%用于各类服务活动的经费,而10%则用于投标税费等服务,剩下的10%则用于日常行政工作的支出。

据了解,此次“青年地带”再度获得政府3年共1650万元的经费投入,经费使用与第一次中标时一致,六成资金用于人力资源支出,是因为社工属于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目前“青年地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60人的团队,有专业社工49人,因此人力成本花费比例最大。

经费第二大头用于活动支出。“青年地带”曾统计过,上一个3年合同期内,开启个案2752个,开展服务小组14260节,组织社区活动3985场,探访家庭3433户,外展工作2209节,累计服务青少年140.3万人次,服务量巨大。

18个站点各具特色服务受政府青睐

“青年地带”提供什么服务能获得政府如此大手笔投入?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向“青年地带”了解到,“青年地带”服务一直聚焦在青少年身上,并且形成“一站一特色”服务理念。

海珠区内18条街道被分成6个片区,“青年地带”在每个片区设立1个社区“青年地带”社工站和两个中小学校“青年地带”社工站,一共有18个社工站点。

有别于家庭综合服务,“青年地带”属于青少年专项个案服务。选择服务对象来源上,除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转介之外,接受家庭和个人主动到社工站求助,同时各社工站也会通过“扫楼”、“入校”、“社区活动”等方式寻找潜在的服务对象。

“青年地带”项目负责人刘玉珊告诉记者,两年前社工们在“扫楼”中发现一群游离在社区及学校周边的青少年,他们极为缺乏社会关心和关注。很快,“青年地带”成立了专业的“外展服务队”,到闲散青少年经常聚集的环境中,主动与其接触并建立关系,了解其需求,引导其重回正常轨道。在“入校”服务中,“青年地带”也曾发现一些学生受困于校园暴力和欺凌,很快便开设相关应对的服务项目。

积累了大量青少年数据后,“青年地带”研发并试运行海珠区青少年数据库,摸查全区闲散青年、社区矫正青少年、散居孤儿、残疾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5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细化上述5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专业服务。

为了做好青少年服务,“青年地带”18个站点形成“一站一特色”的服务理念。在老城区的海幢街道,为了增强社区老幼互动,“青年地带”设计了“时光机”、“社区历奇齐参与”等互动强性的活动;在高速发展的赤岗街道,项目组为在校行为偏差生设计了课余兴趣班;在城乡结合的华洲街道,项目组为失管的“农转居”青少年开展寓教于乐的亲子、团队活动;在外来工人员密集的凤阳街道,开展了“雁家零距离”、“雁导羊城游”等活动,为农民工子女的安全保护、社区适应提供帮助等等。

据了解,未来3年里,“青年地带”除了巩固原有的培育和服务模式,还重点在一些备受关注的问题上加强教育,如儿童保护、青少年吸毒、青春期性教育等诸多方面。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