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滇三位中国社工领军者聚华中论道社工(2)

2014-11-27 11:31   中国社工时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11月21日至24日,应江西财经大学邀请,中国社工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王思斌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顾东辉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钱宁教授莅临江西讲学。

王思斌教授指出,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的社会矛盾燃点多、燃点低,原有社会管理机制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社会管理实践中的目标偏离急需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为此,有必要整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研究国家能力建设问题,有必要传承群众工作的传统,思考相关创新机制。同时,王思斌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新常态”概况了战略新形势新要求,为推进社会治理,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新契机。这一形势的基本内涵是,以质量为核心,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在这一战略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有必要从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等方面切实加强国家能力建设。在研究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话语体系转换的基础上,他指出,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动员社会力量,提升国家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换言之,社会工作者在包括强制机制、汲取能力、共识机制、监管机制、协调机制、表达机制、整合机制、再分配机制等国家基本机制中完全能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王思斌教授结合江西苏区历史指出传统的群众工作既是一种革命动员能力,又是在和平时期被成功转化为一种国家能力建设路径。在与尹忠海教授的讨论和对话中,他深情地回顾了雷洁琼等前辈于解放前在江西工作的经历,并指出这些前辈在妇女培训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社会学的思路和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这些前辈的实践反映了一种服务大众的艰辛努力。王思斌教授认为,作为一种服务型治理方式,社会工作既和群众工作有一脉相承之处,又能够创新群众工作。他认为群众工作既有动员性的,也有服务性的。服务性群众工作接近于本土的现代社会工作。通过它,可以化解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福利和政策的完善等实现改善民生,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此,有必要全面研究党和国家提出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举措的巨大现实意义和实施路径,有必要大力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巨大发展空间,进而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专业化和职业化支持。

顾东辉教授: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工作者需要促“境”美好

顾东辉教授: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工作者需要促“境”美好

11月21日-23日,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以此为主题举办了“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与社会工作系列讲座”,以促进新常态背景下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研究。11月22日下午,应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邀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顾东辉教授来到英庐429,以《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性与专业性》为题举行了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邹勇文院长主持。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家琪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尹忠海教授以及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的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