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 社工组织:在微光中前行

2015-06-23 10:26   福建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一直以来,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功能主要由政府直接承担,政府相关部门不仅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导致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机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积弊。如若能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把公共服务交给社工组织,而由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负责资金使用、服务质量监督评估等,将使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百姓也能得到更多更专业的无偿服务。

原题:社工组织:在微光中前行

现实之惑

6月12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下,130名系统内社会工作者前往福州参加全国一年一度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今年,三明市共有360人参加考试,除了民政干部外,亦有不少人员来自卫生部门、社区居委会等。

梅列区列东街道高岩社区工作人员徐婷说:“在社区工作,经常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但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做?参加社工师考试,就是希望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在社工组织介入前,扶老、救孤、助残等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部门承担,但整个救灾福利科只有3个人,除了组织常规性的慰问外,实在没有太多精力。”三明市民政局救灾福利科科长马昌星说。

三明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林彬告诉记者,多年来,最为常见的救助模式往往是民政部门下发文件到各个街道、社区等基层,由基层开展具体工作,成效不明显。偶尔有志愿者参与活动,但由于制度不完善、专业水平有限,也难以实现初衷。而社工组织是用专业方式进行救助,更受信任,同时接受政府部门监督,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政府部门或政府福利机构单纯地发放慰问金、救济金等形式,虽然可以帮助一些家庭和个人解决一时难题,但并不能根治。而社工组织在介入方式、后续跟踪、整合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林彬说。

没有组织,社工们开展活动也是尴尬连连。心起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雷老师说,自己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以单位为名义出去还好说,要是个人出去服务的,不好表明单位,常遭冷遇甚至误解。

政府助力

三明市民政局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2012年11月,市民政局首位社会工作师、时任救灾福利科副科长的夏慧秀,主持召集了三明市首次社会工作座谈会。建立一个公共平台更好地提供公益慈善服务,是三明社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心声。

作为直接为孤残儿童、流浪救助人员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夏慧秀接触了大量的贫困人群,很多人都有着严重的心灵创伤,在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有的甚至人格已经扭曲。“除了国家的救助政策和社会人士的爱心善举,亟需更专业更强大的社工队伍的参与。”

2013年3月,在夏慧秀的牵头下,全市第一家社工机构——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批成立。随后,社工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冒了出来。8月,蓝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12月,心起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短短2年,全市共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8家,拥有持证社工师、助理社工师172人,2014年7月,三明市社工协会成立。三明市首个聘用专职社工邓智芳感叹地说:“等了这么多年,三明社工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的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社工队伍。今年考试前1个月,市社工协会主动承接了360名考生的考前辅导工作,请专家授课、租用场所、联络人员……

“社工组织发展的前提就是专业社工队伍的不断壮大,按照发达国家地区的标准,三明市社工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足,但这两年专业社工人员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使我们倍受鼓舞。”林彬说。

后继维艰

6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这是一间不大的房间,屋内简单地摆着几张办公桌。“一年好几万的租金,加上专职和兼职人员的工资,压力很大,还好今年获得了国家的扶持。”阳光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兰铃爱苦笑着说。

作为全市首家民办社工机构,阳光中心现有社会工作师2名、助理社会工作师2名、心理咨询师3名、婚姻家庭咨询师2名、兼职社工志愿者50名。今年3月,市里在阳光中心举办了“社会互助关爱暖万家”公益项目启动仪式,这是三明市社工机构参与社会服务第一次争取到中央的财政支持。财政补助的50万元将用于开展活动、创新社会救助、精准帮扶弱势群体等。

林彬坦言,目前三明市社工组织全部处于吃不饱的境地。几年来,除了民政部门照顾性地给予部分项目扶持外,绝大部分社工组织基本上并无项目可运营,举步维艰,有的甚至是由创办人个人垫资勉强支撑着。

以在三明市区的4家社工机构为例,除了阳光中心外,蓝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目前承接了民政部门的“困境儿童摸底调查”项目,费用一年6万元;心起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社工增能计划”项目,费用一年1.8万元;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眼下还没有项目可做。

“专职社工的工资已经很低,他们都是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这里。如果没有项目承接,后续发展很难,人才流失难以避免。”兰铃爱说。

未来这些社工组织的活路何在?林彬、夏慧秀等三明社工组织的推动者们一致认为,社工组织在社区矫正、残疾人帮扶、社会救助、居家养老等方面大有可为,关键在于他们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社会各部门的沟通,及时分享信息,引导社会公共事业逐步转由专业组织进行管理。此外,加强组织自身培训、恪守行业自律,提升社工职业标准也是当务之急。

“从行业规律来看,这几年确实是困难之际,但只要我们自己夯实了基础,三明社工组织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林彬说。

把公共服务交给社工组织

一直以来,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功能主要由政府直接承担,政府相关部门不仅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导致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机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积弊。如若能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把公共服务交给社工组织,而由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负责资金使用、服务质量监督评估等,将使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百姓也能得到更多更专业的无偿服务。

社工组织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息息相关,在欠发达地区,政府部门还未形成购买服务的思维,因而社工组织发展举步维艰。正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羸弱,扶持社工组织发展、培育一批专业社工人才更显迫切。短短几年,福建省三明市社工组织发展到当下这个程度实属不易,我们期待政府能尽快把公共服务交给社工组织,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工组织和人才成长环境,促使社工组织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