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民办社工机构亟需突破的瓶颈和对策思考(2)

2015-04-15 10:3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政府职能转型升级和“新常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交叉需求,映衬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应运而生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与政府功能互补,旨在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推动政府更好的探索社会运行管理新方法。当前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民办社工机构内的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样需要自我升级。

三、应对措施和解决建议

(一)、顺势而为,政府应明确的定位民办社工机构。政府职能转移无疑是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一个标志性趋势,这对社工机构来说,不啻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如何乘势而起顺势而为,直接决定了社工行业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从思想上,认识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更是一项长期任务;从行动上,结合当地实际,强化政府的引领作用,变领导为指引,周密部署,稳步推进。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方式,加强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出台政策培育和扶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

(二)、克服“木桶效应”,避免“温水煮青蛙”。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早期发育的阶段,专业力量和组织力量整体还较为薄弱。因此,各个民办社工机构更应该加强彼此间互访、交流、写作、分享,尝试建立起不同形式的经常性沟通交流的机制,建立民间组织本应有的开放性、互助性的发展环境,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民办社工机构增进协会内部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分享经验,抓住学习的平台,不断积累经验,弥补自身短板,促进行业的整体提升。

(三)、加强社工人员专业化、规范化。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社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社工更是开展社会工作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社会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社会工作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 “润滑剂”、“安全阀”, 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 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 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 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 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 要求越来越高。因而, 必须把做好社会工作摆到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社工人员定期轮换培训,定期开设培训班,由专业的培训老师对社工人员再次培训,丰富社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更娴熟、透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

(四)、增进个体赋能,关注社工人员心理健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社工是一门行走在助人路上的专业,服务对象一般都是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所面临工作压力的独特性,使得社会工作者自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服务群体对社工的不理解甚至负面情绪,加上人自身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都有会对社工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工作质量。

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良好的情绪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效果的提升。开设心理辅导室或者发泄室,为社工人员提供宣泄的渠道,减少“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的情绪对社工人员的伤害。

(五)、活动的开展不能为了满足工作任务要求而开展。民办社工机构活动的多少或者影响程度往往成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其中的考核指标,导致陷入为满足任务而开展活动的怪圈,注重活动的数量,忽视活动的质量。而社工活动本应该将服务对象带入活动,融入活动,让参与者乐在其中,更要学在其中。《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凤凰公益、问卷网联合推出益调查——社工,你知道多少?超半数网友表示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民办社工机构更应注重服务对象的需求,积极搭建志愿者平台,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即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居民互助服务。提升“三社联动”的重要参与度,活动中鼓励服务对象进行自我反思。

(六)、注重人才的关注和培养,在引得来人才的基础上,更要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虽然社工的帮扶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但现实中社工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专业社工资源少、社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缺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薪酬保障机制及晋升机制、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力度较低等。要把社工人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列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资金方面,建议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人才优先投入原则,逐步改善人才投入结构,并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社工人才发展提供稳定充足的经费保障。政策方面,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工作发展基金,支持运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开展重大社工人才建设工程。

(七)、注重“品牌效应”,借鉴营销策略,打造社工的专属品牌。品牌建设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关系属于互动式发展。民办社工机构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寻求亮点或者突破口,量身定做专属的特色品牌,规模化经营,扩大服务范围,以此提升民办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在社会的认同度。而就当前社会工作的认可度来说,单纯(专业化操作)、狭隘(服务对象有限)的社会工作在短时间很难满足大数此类群体的需要。只有社会工作的认可度提升,效应发挥扩大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受众群体。

四、总结

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但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中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发展是粗放式和表面性的,其形式发展胜于内涵发展,表达性重要于现实性,移植性多于土生性。社会工作最大功效的发挥需要不断地化问题为经验,杜绝“成长的烦恼”变成“沉没成本”,唯有科学界定岗位职责、厘清其与行政化的边界并辅之以精确的绩效评价杠杆调节,这一目的才有望达成。应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结构的劣势,从优势视角看待问题,完成自我的升级和提升,从完善制度政策、建立政府与机构沟通机制、建设孵化基地、加强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机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协调机构发展网络。注重时代发展的主题和潮流,民办社工机构更要清醒地意识到,经济新常态带来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新常态不仅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民发〔2009〕145号

【2】重庆市:着力发挥社工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报》。

【3】方英, 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以广东为例,《学会》

【4】宣传:推动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 中国社会工作》 2012年28期 

【5】肖小霞,社工机构的生成路径与运作困境分析

【6】林佩云.关于珠三角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4):9。

【7】童敏,《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沪)2011年2期 

【8】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政策体系研究  2014年04期  《广东民政》

【9】朱静君,社工机构与基层政府的合作关系:汇报还是互动?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 

【10】冯山,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背景下社工服务机构发展思路,《社工中国》

【11】卢磊, 给予与挑战并存: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迷思《中国发展简报》2014年01期 

【12】甄炳亮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社会工作意味着什么《中国民政》2008年7期

【13】黄挺拔,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14】沈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1008-9470(2008)02-31-02

【15】钟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16】张华林 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对策思考,《中国民政》 

【17】两会关注:加大投入 让社工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中国社工网》

【18】张根海.中国品牌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12(4):255-256。

【19】王长征,社会工作品牌建设的分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 

【20】卫小将,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中国社会科学网》 

【21】朱增,社会工作的“成长烦恼”不能变“沉没成本“ ,《中国社会工作》

【22】皮志维,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 

【23】郭和伟,专业社会工作要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建设任务 《中国社会保报》

(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骆伟)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