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民办社工机构亟需突破的瓶颈和对策思考 ---以重庆市为例
一、前言
(一)、社工机构的定义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民办社工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工机构是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管理的载体,民办社会管理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管理的载体。
(二)、选题背景
2.1重庆市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背景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庆,在发展西部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理念,借助民办社工机构的服务平台,围绕社会工作前景和规划,先后出台《重庆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全方位、多角度,着力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与部署。在政府全面主导利好的局面下,重庆市的民办社工机构蓬勃发展,迎来发展的温暖春天,大量民办社工机构如同春笋般涌出,例如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仁爱服务中心,重庆市阳光助老中心,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工机构,在重庆社会工作的探索和社会服务进程中,产生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2.2重庆市当前民办社工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快速发展。2013年,重庆市市民政局首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立项实施66个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覆盖18个区县。2014年,市民政局共立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15个,直接或间接服务人数达300余万。特别是社区社会工作得到有序推进,2014年共立项39个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涉及18个区县、43个街道(乡镇),覆盖200余个社区(村)、100余万人。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可见一斑。但问题应该全面看待,虽然当前民办社工机构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二、当前民办社工机构面临的困境和亟需突破的瓶颈
(一)、民办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缺少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社工机构的健康发展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支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项目的连续性规划和员工的长期培养和发展。重庆市的民办社工机构资金来源主要有:一是“民间发起,民间运作”,民间发起人出于行业的热爱,立致社工领域的发展,自行出资注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和后期多元的资金注入,支撑常规社工活动的开展;二是由“政府发起,民间运作”,该类机构带有较强的官方背景,主要是政府出资,具体交托给民办社工机构运转。具有政府资金注入和后备保障的社工机构,得以迅速发展,自行募资的民办社工机构发展举步维艰,进退两难,从而影响项目的执行质量。
(二)、民办社工机构自身宣传“不给力”,社会普遍对社工机构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较低。社会工作的有效宣传是社会工作走向基层、贴近大众、深入百姓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工作获得社会认同、提升社会地位、扩大社会参与的必要条件,在营造社会工作氛围、建构社会工作文化、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务对象对社工机构的认同与以下方面有关: 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及质量,服务对象对社工机构及其服务的认同程度,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目的及社工机构和服务对象间的联系渠道。重庆的社工机构,尤其是民办社工机构现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很多服务对象对社工机构乃至社工人员的认知程度很低。目前社会工作对于非相关部门、机构和工作者来说,可能还只是一种专业术语。社工人员例行探访时,很多服务对象还抱有警惕心理,社工多次表明身份,居民反复核实后仍不让进门的尴尬屡见不鲜。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志愿者的影响,它与志愿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以及与志愿服务的关系,但很多社会群体将社会工作人员简单等同于义工志愿者,种种迹象表明社工的宣传重点和方向有待提升和调整。
(三)、社工人员欠缺“实战”经验,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难以有效整合。从事社工行业或者在民办社工机构任职的人员,所学的专业一般都是社会工作或者相关专业,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相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但实际运用中达到的成效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书本的内容为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然而部分民办机构中的社工人员,往往照步就班,奉行书本主义,生搬硬造书本案例,不按照实际情景创造互动环境,语言不合理和冒然探询案主隐私,引起服务对象的防范和反感,降低社会对民办社工机构整体的公信力和信任感。
(四)、社工人员流动性快,专业人才的流失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成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当务之急,拥有专业技能的社工的作用愈加重要。重庆市民办社工机构的人员主要由两大类组成:一是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二是高校的实习生。一方面,由于社工行业发展不成熟,薪酬待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社会地位偏低等因素的制约,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许多社工会选择脱离社工行业;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各地都开始发展社工事业,对社工人才的竞争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导致行业内部社工流动也非常频繁。民办社工机构资金的不稳定,过重的人力成本负担,机构本身运营就显得吃力,在供求双向矛盾交叉中,更是加剧提高专业社工跳槽率;过低的薪酬又难以吸引实习生继续留下工作。优秀的社工人才流失和实习生的频繁流动,严重影响民办社工机构活动开展效果和正常运转。
(五)、民办社工机构开展的活动难以吸引服务对象参与兴趣。社工机构倡导“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相关活动,旨在促进服务对象自我感知和自我管理,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治意识,培育自治能力。但活动结束后的评估结果却显示更多的凸显的是服务对象更加注重其中的娱乐性,活动开展的目的性大打折扣,有时候甚至需要依靠小礼物才能吸引服务对象的参与。
(六)、民办社工机构与政府的难以厘清的合作关系。民办社工机构当前面位于的窘境是社工机构要花很多的精力去跟基层政府有“一锤定音”的主要领导建立“合作关系”,能有多少精力去建立真正意义的专业合作关系呢?民办机构的站点一般都是设立在社区,主要面向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的居民,不可避免的会与街道或者居委会合作,但由于当前政府对于民办机构的定位不明确,所谓的合作也是“不平等的合作”,在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中,难免会受到掣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