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南特色“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

2025-04-25 09:45   中国社会工作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省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建强用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两支队伍,海南省高位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持续健全融合试点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海南特色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省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建强用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两支队伍,海南省高位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持续健全融合试点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海南特色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新路径。

构建多方参与统筹协作体系。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指导制定《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在全省32个社区开展融合试点工作。纵向维度上,构建省、市(县)、社区三级组织架构,打造上下联动、响应迅速的工作体系。横向维度上,以社区为平台联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服务队伍、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资源等多方主体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社区主阵地作用,将社区党组织政治优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优势、志愿服务规模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服务优势,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统筹协作体系,推动形成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社区党组织引领带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织运营实施、本地社会力量多元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格局,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纳入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享的社区志愿服务新样板。

探索融合创新服务新模式。在融合模式创新方面,海南探索形成“1+5+N”融合模式。“1”为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5”涵盖省委社会工作部、市县党委社会工作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服务队伍等主要实施主体,明确各方职责,凝聚工作合力;“N”为N个典型案例,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量,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推动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志愿服务路径方面,海南围绕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目标,采取“省委社会工作部统筹+省直相关单位负责+第三方机构承接”的方式,融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服务力量,创造性地提出“三个11”,即组建11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11个志愿服务品牌,实施11个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培育“6+N”志愿服务队伍和品牌,覆盖涉外重大活动、旅游服务、应急防控、社区治理、生态环保、宣传宣讲6个领域,涵盖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以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为抓手,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和品牌建设,持续健全海南自由贸易港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

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支撑作用。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选配32名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成项目团队,为试点社区提供专业服务,提升项目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品牌。省委社会工作部高度重视项目督导体系建设,选派来自海南大学、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省海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院校、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高级社会工作师组成督导团队,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指导试点社区规范开展工作,同时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工作。

打造有特色、受欢迎、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紧密联接,着力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在“6+N”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打造“童行使者”“萌芽防蚊先锋队”“琼英护航者”“代际志愿循环”和“‘陵’优助老”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逐步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推动海南志愿服务迈向新高度。

(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4月15日3版

  • 关键字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