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社工+”提升农村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幸福感

2022-12-02 14:58   新湖南客户端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农村地区,当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时,家中老人一旦失能或半失能,生命质量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帮扶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应是“老有所养”的保障性底线。

在农村地区,当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时,家中老人一旦失能或半失能,生命质量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帮扶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应是“老有所养”的保障性底线。

今年以来,湘潭市湘乡市大力推进65周岁以上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湘乡市民政局采用“社工+”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湘潭市同仁社会工作中心,从服务手段专业化、服务力量一体化、服务内容差异化三个方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有效提升了湘乡市农村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幸福感。

服务手段专业化——

“社工+专业团队”让服务更优质

78岁的贺某是湘乡市东郊乡的一名低保户。他自幼落下腿部残疾,终身未婚无子女,晚年生活全靠弟弟一家照看。今年,他动了一次大型手术,顾虑到花费了大量医疗费而不愿继续“麻烦”弟弟一家,选择独自生活。可那之后,他情绪低落,整日无精打采,甚至出现厌世心理。

如何帮他走出困境?社工团队通过分析,从物质帮扶、心理慰藉和社会支持等维度,细致划分4个阶段: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其解决去诊所看病的困难、化消极悲观为积极坚强的心态、改善家庭关系(构建外部支持网络),通过5个多月的持续跟踪,社工们应用倾听、同理、支持、引导等专业方法,一步步帮助老人缓解消极悲观情绪,教会其打药膏等。如今,贺某的身体状态明显好转,自己可以干些家务活,家庭关系融洽和睦,还经常主动与邻居交谈,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这只是社工专业服务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湘乡市搭建了由部门(单位)、社工机构、邻里、志愿者和村干部组成的五级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不断走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湘潭市同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多方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沟通合作,充分调动资源,激发社会活力,切实帮老人解决生活照顾、情感关怀、居家安全、清洁卫生等问题,保障和提升了农村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服务力量一体化——

“社工+近邻帮扶”让服务更及时

今年4月中旬,湘潭市同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在日常居家养老服务中发现,泉塘镇的低保户、残疾老人陈某的轮椅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立即将情况进行反馈,并多方奔走,为其寻求帮扶。不久后,在湘乡市民政局、爱心社会组织的支持争取下,老人得到了一辆爱心轮椅,解决了生活的大问题。

陈某能快速得到帮助,得益于“社工+近邻帮扶”这一服务模式。

湘乡市民政局整合乡镇民政干部、乡镇社工站社工、民生员、邻里志愿者等“群众身边人”,组成了一支帮扶农村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爱心同盟”。通过逐一上户摸排、收集服务信息,做到了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一户一台账”,共梳理形成200余份档案,并推行资源、服务、项目“三个清单制”,实现专业社工、项目设计、需求摸底、服务台账、乡镇对接工作网络建立、上户走访、解决落实的“七个同步”。

今年以来,湘乡市通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近邻帮扶,实现了全市300余名农村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社工与助老员、志愿者等一起,为老人提供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购买日常用品、理发修甲、赠送医疗药品等服务1800余人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保洁、保健按摩、助修、助农和助护等专业服务2000余人次;为老人链接轮椅、奶粉、洗衣液等物资2000余份。

服务内容差异化——

“社工+特色保障”让服务更精准

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国家政策福利不断升级,农村低保老人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精神孤独等问题愈发突出。显然,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湘潭市同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在政策兜底、物质扶持、精神满足等方面提供“特色保障”,真正做到“老人点单、政府买单、社工送单”。

今年夏天,湘潭市同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湘乡市梅桥镇政府,在梅桥镇敬老院开展了“情暖老人心”社工日主题活动,为老人送来了爱心物资,提供义剪等上门服务,向老人传授防范非法集资、防诈骗等知识。

今年中秋节期间,社工们走进东郊乡敬老院,开展“弘扬慈善精神·传播真善美·情系中秋”关爱活动,通过一些益智趣味小游戏,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湘乡市民政局的支持指导下,随着社工专业服务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多元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更加完善。通过着力提升“社工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养老服务触角延伸到了老人的周边、身边、床边,湘乡市农村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 关键字
  • 责编:王晨宇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