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地方“两会”社工声音

2016-02-25 11:22   中国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从2007年起,在全国各地方召开的“两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社会工作呼吁的声音: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工薪酬和待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发展青少年社工、医务社工、社区矫正社工……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社工也出现在代表、委员的行列,成为社工行业的“代言人”。让我们来听听2016年地方“两会”上关于社会工作的声音,领略一下 “两会”上社工代表、委员的风采。

从2007年起,在全国各地方召开的“两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社会工作呼吁的声音: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工薪酬和待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发展青少年社工、医务社工、社区矫正社工……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社工也出现在代表、委员的行列,成为社工行业的“代言人”。让我们来听听2016年地方“两会”上关于社会工作的声音,领略一下 “两会”上社工代表、委员的风采。

“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再给力一点”

【人物名片】浙江省人大代表、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裘丽萍

“现在专业社工实在太紧缺了,人才流失率也非常高。”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裘丽萍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建议,就是想好好说说社工服务这件事儿。

裘丽萍代表在工作中亲历了现在专业社工们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面临的不少难题。比如,存在着社工岗位少、待遇低,易遭误解等问题。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值得商榷,很容易“见物不见人”,人员经费的比例限制较大,忽视人力资源成本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已成为制约社工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 “很希望浙江也能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力度。”

她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定价机制,防范“见物不见人”和“见项目不见人”的购买方式,充分考虑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成本,打破社工人才“职业高尚、地位低微,角色重要、收入微薄”的困局。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岗位、项目和“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包”等多种方式,实施项目化运作。同时,优化相关评估机制,除了独立的第三方,应适当引入同行评估,让社会组织和一线社工不再花费大量精力于文案写作,使评估流于对文案的评估而不是对服务本身的评估。

“推动服务中心就规模调整资金等配备”

【人物名片】尹丹    深圳市人大代表,坪山新区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尹丹是去年新晋的深圳市人大代表,今年人大会议,她化身社工代言人,多次为社工队伍发声。

人才流失是社工行业最严重的问题,深圳市每年都有20%社工流失。尹丹说,社工行业的薪酬在全社会而言整体偏低,大部分社工都是年轻人,到了适婚适育的年纪,待遇跟不上去,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很严峻。去年6月,深圳市民政局组织社会工作领域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座谈会,尹丹针对社会工作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中也提到了关于社工薪酬问题,她希望社工可以进一步提高待遇,以便留住人才。

尹丹这次还带来了一份《关于就社区规模调整服务中心的资金和人员配备的建议》。深圳目前已建有六百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几乎完成了整个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即全市每个社区一社区服务中心的目标,然而,无论是2010年第一批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在中心运行3年后结项再重新招投标,或者是2015年底新建起的中心,始终都是按照每个社区服务中心50万一年的经费,配备6名工作人员的方式一刀切。

而每个社区事实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社区的辖区范围、社区的规模、社区的常住人口数等等,尹丹建议可根据社区服务中心近几年积累的经验,尝试突破原来的一刀切模式,选择一些指标作为参数,比如社区常住人口数、社区面积等等,根据每个社区的这些参数科学的配备中心的运营经费和工作人员数和工作量,对经费和人员进行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优化配置,避免出现规模大、人口数多、相应工作量大的社区出现经费不够和人手不够的情况,而个别社区规模小、常住人口少的社区,因为工作量较少,经费和人力资源都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社工职业化进程要加快”

【人物名片】刘安娟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市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刘安娟这几年参加省两会,始终关注“社工”这一话题,在推动社工组织发展等方面所提的提案曾引起政府部门关注。今年两会,“关注社工职业化”是她提案的新焦点。

这几年,福建省的社工组织发展很快,社会工作者也越来越多,仅厦门就已有超过2000名持证社会工作者,泉州的持证社工也已超过1000人。另一方面,随着政府逐渐简政放权,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工作已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推手。

“但应注意到,我省的社工机构跟广东、上海等地相比起步较晚,职业规范、专业体系建设也相对滞后。发展快了,如果制度和规范跟不上,就会出现行业混乱。”为此,她建议,我省应加快社工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对社工人才队伍进行规范化培养,并建立健全社工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保障这一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扶持力度”

【人物名片】黎丽 宁波市政协委员,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专职社会工作者 

黎丽委员一直关注专业社工队伍的建设,重视政府对社工专业化、职业化的引导,对专业社工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的认知也更为深刻。

在黎丽看来,宁波专业社工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辖区高校并没有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工培育土壤贫瘠;另一方面,社会吸纳专业社工的民办社会机构有限,社工就业发展空间狭小,社工培育和发展的两端都缺乏载体。

今年两会上,黎丽提出加大对宁波市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扶持力度的建议,希望通过增加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增加专业社工岗位,激发社工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福建“建立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帮扶重点青少年群体”

宿利南委员代表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关系到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需要依靠专业力量、运用专业方法,才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全省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积极推广福州市台江区等地的经验,并采取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方式,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服务管理。二是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作用发挥,研究制订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推动省人大将《社工条例》列入近期立法计划,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事务社工培训职称、保障激励、考核评估等相关配套制度,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三是加强督导考评,形成工作合力,每年定期研究指导督促各地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制定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综治工作考评体系,促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健康较快发展。

云南让社会工作参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治理

民盟云南省委提出《推动社会工作参与云南省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提案。为解决我省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出谋划策。

提案介绍,社会工作参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对于预防及解决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普遍的矛盾和问题,健全民族社区利益协调机制,保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受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创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截至目前,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还比较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相距较大。

提案建议,应以多方式推动社会工作全面参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充分发挥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在民族社区及民族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推动乡镇社会事务办或民族所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现有资源创立少数民族社工站,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人才,面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地区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社会工作专项服务。

少数民族社区,还应推动社会工作参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

除此之外,提案还建议在政策上完善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支持。发展和培育我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组织。健全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机制、加强我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提案建议在我省选择3-5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定向班,采用优惠政策的方式面向边、山、少、贫地区招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熟悉民族地区情况、具有文化认同的社会工作人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