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推进平安海门建设,努力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我市近日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平安海门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平安建设目标和任务。昨日,记者就该《意见》进行了专题了解。
“六大体系”打造平安海门
《意见》指出,在平安海门建设中,要力争在构建“大平安”格局上、在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上、在完善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上、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上、在夯实基层基础上、在提升平安建设绩效上这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实现蝉联“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和“全省平安县(市)”、争创“南通市平安建设示范县(市)”的最终目标。
针对这一目标,意见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健全平安建设法治保障体系、建立和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体系、构筑以人文本为导向的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构筑牢固的基层基础体系。
专业化社工参与群防群治
在平安海门的建设中,社会的力量不容小觑,我市将不断壮大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提升他们的素质。
《意见》提出,到2016年底,我市全市登记的社会组织将达到900个,万人拥有社会组织超过9个。并不断推进社会专业人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工作队伍人才结构。届时,每个城市社区社工达3人以上,每个农村社区至少有1名社工,城市社区综治社工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达90%以上、农村社区达80%以上。
我市还将进一步壮大平安志愿者的队伍,到2016年底,全市注册平安志愿者占实有人口比例城区不低于5%、农村不低于3%,群防群治力量总人数超过4万人。同时,将不断加强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机制建设,制定完善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员选拔、教育培训、持证上岗、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创新矛盾多元化调解机制
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调解,需要调解队伍加强排查、在源头防范,更需要机制的不断创新。
《意见》提出,要按照每月一次、区镇(乡)每半月一次、村(居)每周一次的要求,全面推进网格化排查工作,严格实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零报告”和定期分析研判、分级预警等制度,构筑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矛盾排查体系。要不断创新发展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尤其是提升医患、交通事故、劳资、消费、环保等工作站运行的质效。
在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调解人员应急处置的能力至关重要。《意见》要求调解人员牢固树立“每一起纠纷处置不当都有可能引发过激反应”的理念,对重大群体性事件,党政领导要亲临一线,积极与群众对话沟通,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对少数人员打着维权旗号、以不合法方式维权引发的个别突发事件,既要协调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对其行为准确定性,依法打击各类歪风邪气。
立体化防控体系掌控全局
我市还将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意见》提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目标,着力打造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技术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等六张防控网络。强化不少于50人的公安特勤队伍建设,在市级建立200人以上的专职巡防大队,各区镇(乡)建立50人以上的专职巡防中队。到2015年底,主要街面路面、要害部位、复杂场所、工业园区技防覆盖率将达100%,现代技防乡镇(街道)、技防单位、技防小区、技防村达标率达90%,技防入户率达80%,危险物品单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100%。
到2016年底,我市流动人口登记率将达90%以上;基本实现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流动人口“三集中”管理,有序推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的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