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社工行业“缺血告急” 除了薪酬还有问题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经费标准能否进行合理动态调整?因为适当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标准、增加资金投入,应该是解决深圳社工薪酬待遇偏低、增强深圳对社工人才吸引力的有力途径。
深圳新闻网评论员 简言
2014年深圳社工流失率已经达到22.2%,超出了行业20%流失率的警戒线。且主流均为流失而非流动,这使得社工行业“缺血”日渐严重。作为全国社工的“黄埔军校”,深圳的社工工作一直引领全国之先,也可以说是社工模式的标杆存在。然而,近年来深圳对社工的吸引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毋庸置疑的是,辞职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但是针对社工行业来说,22.2%飙高的流失率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时候。这样看不到上限的流失率,不得不让人问一问:为什么?怎么办?
社工失业率一路上扬,这个消息是社工行业的坏消息,更是整个社会的坏消息。从社区矫正人员到吸毒者、孤残儿童,社工的帮扶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但不能忽视的是——助人的社工自己也面临诸多困难。
究其原因,无外乎几个因素:薪资不高、缺乏归属感、成长机制不完善。
先说薪资问题。深圳社工薪酬待遇相对较低且多年未能上涨,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前提下,可谓丝毫没有“激励”可言。与此同时,其它城市社工薪酬有起色,深圳相比周边城市失去竞争力。很多人在面临结婚生子的现实压力时,便会选择向外转移。
至于缺乏归属感的问题,作为一名社工,除了薪资问题这一物质因素以外,认同和归属感这种精神层面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社工和义工不同,专业性和公益性更强,而把这种服务当作职业的时候,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于社工职业的认可却并没有想象那么高。这也成为不少社工“出走”的原因。
另外,成长机制是一部分社工重视的问题。目前,现在深圳的社工体系中没有明确的职业成长机制,如果长此以往,会让很多有经验的社工无奈辞职。
曾经作为标杆的深圳,发展不能停滞,而且要更快更好。比如深圳是否可以在“社工+志愿者”形式中加大志愿者比例,承担流失社工的部分职能?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经费标准能否进行合理动态调整?因为适当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标准、增加资金投入,应该是解决深圳社工薪酬待遇偏低、增强深圳对社工人才吸引力的有力途径。
此外,深圳有着良好的社会企业基础,这是社工行业市场化运作的有利条件。拥有“闯”精神的深圳,也不妨尝试项目化发展的模式,向市场化迈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