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工困惑:润物细无声 成长也烦恼

2014-12-23 13:42   羊城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从2007年试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来,广州社会工作发展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社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已走过六个年头,社工作用越来越大,但困惑也不少——

如今在广州各大社区,经常可见社工身影。独居长者家中,他们是排忧的“知心人”;精神障碍者面前,他们是能解困的“聆听者”;在戒毒者、矫治者面前,他们又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师”……

但在一些居民心里,社工和义工并无区别,不少市民对专业社工的工作并不了解。

从2007年试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来,广州社会工作发展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社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尴尬

成果无法立竿见影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社工。”

“哦,义工……”

“不,是社工……”

在服务过程中,大多数社工都经历过这样的对话。由于市民对社工的不了解,将专业社工与义工、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同起来的大有人在。

除了对专业社工工作内容的不了解,人们对社工的功能期待也各不相同。广州市社工协会会长张慧珍告诉记者,社工是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而义工多提供不计酬劳的志愿服务。“不少人觉得,社工应该是‘万能’的,什么都得做;也有人觉得社工是‘无能’的,效果不明显。”

张慧珍认为,社工的服务成果大多数时候也无法立竿见影。“以戒毒康复个案为例,有的社工花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介入,可服务对象很快又复吸了。这种情况很容易让社工感到沮丧,有些人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对此,张慧珍表示,社工工作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社工需要有“拾贝者”的心态,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理解社工的工作。

压力

一出校门就独当一面

“社工在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压力太大,很多社工是一出校门就得独当一面。”张慧珍告诉记者,以广州为例,自三年前全面铺开政府购买服务以来,对社工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人们对社工服务成果的期待也相应迫切,“人才的供不应求加上社工本身成长需要过程,这也让不少社工面对的压力非常大”。

据了解,广州高校开设社工专业的时间并不长,积累下来的人才数量也并不多。“留下来的从事这一行的人更少。”张慧珍告诉记者,目前广州不少社工是外地过来的。

此外,待遇低也是社工遭遇的尴尬之一,助人自助的理念让许多社工对这份职业看得十分崇高,可收入低、社会认同感不高让不少人心里有落差。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社工工资普遍在3000元左右。

作用

专业服务介入必不可少

“深度介入的个案,花半年时间很正常,有的个案需要跟进甚至更长时间。”广州市社工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由于社工本身的专业性,介入戒毒、矫治等个案时更加有优势,“专业服务的介入必不可少”。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广州已有10674名社工(含持证社工、社工员等),其中社工员(社区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3801人,登记在册的助理社工师5359人,中级社工师1514人。编辑:何平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