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大与留人难形成矛盾
一边是社工群体陷入“成长的烦恼”,另一边则是社会发展对社工提供专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目前广西正在多个领域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3年社会工作服务购买资金达到17.3亿多元,比2012年增加38%。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从2006年底开始,经过多年的调研,直到2011年才正式开始社工相关工作。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副处长孟光明介绍,目前社工的收入主要来自福利彩票公积金。
“广西对社工的需求很大。”孟光明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人觉得“社工发挥不了作用”,造成人才流失。他表示,2012年社工处发展了33名社工,最后40%的人都辞职了。一方面是需求大,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矛盾突出。根据广西民政部门的信息,从广西流失出来的社工,大多选择前往社工工作发展相对成熟的上海、广东等地。
不少受访人士表示,社工从制度层面来说,框架性的制度是有,但是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缺乏针对性。孟光明举例说,诸如社工的激励政策、社工的评价体系目前都不够完善,“社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从助理社工师到中级社工师,不同层次的人才都需要,但目前社工的职业水平和福利待遇在政策上细化不足,针对性较弱。”
南宁青少年健康服务学会属于地方性民办非盈利服务活动组织机构,这个学会长期聘用多名社工,参与青少年健康教育、社区教育、防艾滋病教育等工作。学会秘书长张勇说,学会运行的各种活动项目本身没有太多收入,又没有财政工资来保证社工的运转,因此社工的工资并不乐观,造成学会内社工流动性较大,之前的项目主管就跳槽到别的单位去了,社工分工越来越细,服务越来越专业,相关政策的完善也应跟上社会的发展。
健全框架政策亟须加大落实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已达2000多家,比2012年增长1倍;其中广东、浙江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突破400家,上海、四川等地突破100家。同时,目前我国社工专业人才总量有36万多人,其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12.38万人。一些地方设立的社工人才孵化基地,更是为社工的成长提供了“摇篮”。然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社工行业的运行体系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一是健全框架政策加大落实。孟光明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社工发展的框架政策;另一方面,应该加大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例如财政投入的落实。此外,社工的“社会治理”功能的重要性应该被社会认可,政府应该重视社工作为“社会医生”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应加大专业社工的培养力度,社会机构加大岗位设置。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应及时。针对社工待遇问题,广西社工协会专职秘书长苏雪军表示,目前一线社工工资较低,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政府不能让社工相关机构买单,要先解决社工自身的问题,才能让社工去开展“社会治理”,政府购买服务应及时。
三是建立个人成长发展机制。苏雪军同时认为,社工就是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群体,在制度层面,应建立一个合理的晋升机制,包括工资待遇如何递增。社工领域毕竟具有特殊性,他们要接触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者等特殊群体,对于这个领域的工作者来说,他们的收入不应过于寒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