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宋贵伦透露,为留住优秀社工人才,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把社工纳入公务员体系。
2009年7月,北京市社工委在全市600个社区启动试点,各区县随后确定的社区工作者的录取名单显示,共有1984名应届大学生被选聘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约占1/3,部分人员还是名牌大学博士毕业生。当时万人报考的情形却在一年后再次启动时悄然改变,前一年的火热竞争,后一年就变成了半数弃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
待遇偏低、社会认可度未达期望值,这两大因素是社工弃考和高流失率的终极指向。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当时的追梦人如今成了匆匆过客。针对这一问题,如何让有志投身基层工作的年轻人的青春不再迷茫,如何让他们在基层舞台上有所作为,是社工管理者甚至所有的基层人员管理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提高工资待遇,解决社工们的生活问题,就完成了挽留社工最基础的工作。社区工作繁琐复杂,社工岗位不该是一个人员频繁流动的岗位,要让这个岗位稳定下来,要让这个岗位上选聘到的人才才能优秀,工资待遇问题决不能小觑。
提供晋升空间,让社工有奔头,而不是在基层奉献了青春后就无路可走,社区岗位就绝不会在炙手可热后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社工3年一届,如果干满两届还没有上升的职业通道,就很难留住优秀人才,笔者认为,这种人才流失实际上是基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政府培养了这些优秀、高学历的人才,却在期满后让他们四散他处,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