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前景广阔
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
“大力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朱红文教授一语道破“社工”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社工”这个新兴职业,需要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专业社工服务在我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中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和肯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坚持把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三项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三位一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两年来,我市在机构配置、制度建设、宣传发动、人才培养、实务推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工作被纳入瑞安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出台《瑞安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到2015年达2340人,到2020年达3750人的战略目标。同时制定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明确了登记注册、岗位设置、教育培训、薪酬保障、服务购买、财政支持等政策。
目前,我市实行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补贴制度,对聘用的具有国家社会工作师、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温州市社会工作师、温州市助理社会工作师、温州市社会工作员资格的社区在职工作人员,经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分别给予每月300元、220元、200元、150元、100元的专业技术职务补贴。
今年,我市还启用了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降低门槛、加大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首批入驻22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基本涵盖了我市大部分公益性社会组织,他们的服务领域主要围绕困难群体开展。
华夏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首批第一家入驻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李频蕾介绍,搬入“孵化基地”后,他们不但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还分隔出了专门的心理交流室。“这里的办公场所免费租用,减轻我们公益组织的负担,而且孵化基地将公益性社会组织聚集在一起,有利于我们资源共享,能够更快地进行信息沟通。”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今年3月,我市启动“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服务月活动,推进我市社工和义工工作发展,希望唤起全社会对社工服务、社工行业发展的共同关注。
市民政局一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等服务内容如果仅靠政府,群众受益面不广,常常要轮流享受服务,也容易让政府服务的公益性遭受质疑。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规避政府与民间各自在社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短板,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既相对分开又相互合作的目标,共同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基本格局。
他山之石
广州:
6年投7.7亿买社工服务
广州社工发展水平排在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底,广州市已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17家,全市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达到6873人,累计投入购买社工服务的财政资金7.7亿元,民办社工机构数量和累计投入购买社工服务财政资金均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
据了解,2010年起广州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资金已纳入市、区两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加大财政投入,2008年至2013年共投入财政资金7.7亿元。
广州市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面向社区群众大力推行专业社工服务。目前,广州市129个街道办事处建成13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街道的全覆盖,另外还在16个镇建成了17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据相关资料显示,深圳、东莞,社工的平均月薪已达五六千元。而在社工制度成熟的香港等地,一个优秀的社工,按照他提供的社会服务所产生的价值测算,月工资可以在3到5万元甚至更多。
上海:
推进社区社会工作
破解基层“最后一公里”
上海目前具有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已达1.5万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也已突破百家,活跃在民政、司法、卫生、统战、灾害救援等20多个领域。由于社会工作的介入,互不相识的邻居熟悉起来,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医院设立起社工岗位,由医务社工配合开展医疗服务,融洽医患关系;“城中村”里外来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共同维护一方和谐……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而解决不了基层“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便难以到位。上海今年将重点在社区推进社会工作,创新性地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方法,有效链接社区各类资源,发掘社区内生动力,提升社区服务能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