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项目申报指南

2014-01-23 15:55   社会工作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是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合作,面向全国,集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与倡导为一体的大型全国性、多领域综合项目。

原题: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是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以浙江、山东、安徽、重庆为重点,面向全国,集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与倡导为一体的大型全国性、多领域综合项目。通过全国专业社工机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机构的共同参与,在为贫困人群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的同时,展示中国优秀社工机构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建立可供社工服务制度化发展使用的标准与指标,促进内地社会工作队伍管理和运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推动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民政部 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简称“全国项目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社会工作司,为本项目执行机构。

“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作为本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医疗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困境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扎根100个社区,共支持10类约100个社会急需、创新性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服务约20万贫困人群,辅以社会工作督导及一线服务人员实践培训。根据本项目总体方案、服务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和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1.医疗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根据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为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处理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协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治疗过程和医疗环境,提供情绪支持;协调医患关系,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为患者制定出院后社会康复服务计划,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为医务人员提供精神减压等专业服务;开展公共健康教育。

2.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服务,提升其自身能力建设。同时,为社区各类群体搭建社会互动平台,促进群体间的融合,增强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户籍居民与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和谐共处。

3.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心理和安全等方面服务,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代际沟通、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等方面服务;探索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服务模式。

4.特殊人群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药物滥用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纠正行为偏差、缓解生活困难、疏导心理情绪、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5.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代际沟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家庭关系、适应社会环境、构建社区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挖掘其潜能,提倡老年人互助,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的实现。

6.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改善社会环境,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具体包括支持性服务,即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增强儿童所处环境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保护性服务,即通过预防性、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补充性服务,即通过专业介入,适当增强儿童所处环境中的某些薄弱或缺失环节,弥补家庭照顾功能的不足;替代性服务,即当家庭失能时,提供部分或全部替代家庭照顾的功能。

7.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以社区为本,秉承助人自助理念和专业手法为残障人士本身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顾、情绪疏导、职业训练、社会参与、社会康复、社会支持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发掘潜能,提升自信心,克服环境障碍,协助残障人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提升其社区归属感,探索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助残服务模式。

8.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妇女为本”和“家庭为本”为实践原则,为妇女与家庭提供缓解压力、宣泄情绪、重塑自信、能力提升、综合救助与帮扶、家庭关系调适与重构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9.贫困与失业人员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援助、能力发展、心理疏导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对因生活和工作等受到挫折而缺乏信仰、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个人给予更多关爱关注,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帮助与人文服务,帮助其重振生活信心,避免走向极端。

10.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任务要求:根据城乡社区发展特点和社区居民需求,开展各有侧重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在城市社区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减压与心理疏导服务;在农村社区以空心村落、空巢家庭、留守人群为重点,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缓解生活困难,构建社会保护与支持网络;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工作服务。

此外,可结合当地实际和公众需要,申报其他领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