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暖阳计划”关怀失足未成年人
“暖阳计划”是德信行为蓬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帮教服务的项目。小明(化名)是“暖阳计划”中,让张劭芬印象最深刻的服务对象之一。她告诉记者:“当时小明因帮偷窃的同伙把风被抓,误入歧途。后来,他成为‘暖阳计划’的服务对象,我们结合个案特点制定矫治方案,运用法律和心理的方式实施帮教,让小明重归正途。”
“如今小明已成为一名大学生,而且学了法律专业。平时放暑假了,还常常回来看我们。”说到这里,张劭芬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除“暖阳计划”项目外,去年至今,德信行还先后承接了广东省妇女维权和信息服务站(江门蓬江分站)项目、环市街道残疾人维权服务项目、“蓬江和美,有爱同行”关爱困难单亲母亲服务项目,以及蓬江区党员服务中心信访个案等服务。
其中,关爱困难单亲母亲项目自今年3月,由德信行承接以来,机构社工已深入蓬江区272户困难单亲母亲家庭探访,注重寻求社会资源支持项目。今年5月由蓬江区妇联主办,德信行承办的“感恩母亲·关爱困难单亲母亲滨江绿道行公益筹款活动”,就是该项目中为一位身患癌症的困难单亲母亲举行的爱心筹款活动,筹集善款1.7万余元。
4建立每周学习会制度
随着承接的社会服务越来越多,德信行社工队伍已从原来的2人增加到6人。尽管每位社工都已负责了多项服务,可张劭芬依然坚持“德信行的传统服务项目不能丢”,如进社区、进学校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安全法制情景剧活动等,可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一年多时间里,张劭芬亲历了德信行从“蹒跚学步”,到走上正轨;想到未来的发展,她也有自己的思路。张劭芬认为,“解决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她告诉记者,司法社工不仅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社工的理念和方法。“虽然司法社工人才没有好的条件很难引进,可我认为,人才是可以培养的,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和学习平台。”
如今,张劭芬为了提升机构团队的服务水平和项目督导能力,建立了每周学习会制度,让每位社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进行分享,大家一起想办法和学习。同时,张劭芬自己则把握机会“充电”学习,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团队的每个人。“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和几名本土社工去了香港实习进修,学到了很多项目督导管理的经验,对我们机构真是受益匪浅,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此外,张劭芬认为还要继续探索司法社工的服务模式,实现法律工作的刚性与社会工作的柔性更好地融合,希望既能利用法律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进入服务对象的内心,消除隔阂,更有效地开展服务。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唐达通讯员雷志强实习生李惠兰
记者手记
瞄准需求拓展服务领域
我市“大民政”工作确立以“养老,助残,培育社会组织”作为突破口,通过公益创投活动集聚政府、社会等各方资源,推动本土养老助残事业加快发展。随着政府投入加大,社会关注升温,养老助残领域如今已是我市社工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社工机构进军养老助残领域,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陆续开展;另一方面是社工机构间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逐渐形成从服务经验、人才队伍,到机构管理、创新能力的全方位竞争。
“闻道有先后”,作为初创型社工机构,如何在与“老前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记者认为,关键在判断,一是判断优势所在,二是判断服务方向。以德信行为例,他们的优势就在于将社工理念融入了法律实务。因此,他们的服务指向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结合养老助残,德信行如今已立足社区,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辟了残疾人法律援助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随着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速,养老助残服务项目正在转型升级,即从原来广覆盖、浅层次的初级服务,走向专业化、深度化的升级服务。记者认为,社工机构要沉下身去挖掘社会需求,腾出手来拓展服务领域,既要避免服务项目覆盖面的重合,也要避免服务内容的重复。今年“养老·助残”公益创投的创新项目中,本土社工机构们就有了一次很好的尝试。唐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