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德信行社工中心—将社工理念融入法律实务

2014-09-15 09:43   江门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法律工作是刚性的,而社会工作是柔性的,我们希望将法律实务与社工理念融合,把社会工作中接纳与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服务和法制教育中,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而积累司法社工的服务经验,使德信行成为本地司法社工的培训基地。”德信行主任张劭芬表示。

原题:将社工理念融入法律实务  

“我以前很想奉献自己的爱心,但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这几个月里,中心几次组织我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别人的赞赏。”“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的事,来到这里有朋友跟我一起分担,出出主意,我觉得轻松多了。”

这质朴而真诚的话语,是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小黄(化名)和小齐(化名),在参加“雏鹰展翅”成长小组活动时向社工流露的。如今的小黄和小齐,俨然已将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这里,是我市首家司法社工机构——蓬江区德信行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德信行”),“雏鹰展翅”社区矫正服务项目是德信行承接的服务项目之一。

“法律工作是刚性的,而社会工作是柔性的,我们希望将法律实务与社工理念融合,把社会工作中接纳与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服务和法制教育中,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而积累司法社工的服务经验,使德信行成为本地司法社工的培训基地。”德信行主任张劭芬表示。

1希望架起法律援助的桥梁

从法律专业毕业,到进入司法部门任职,张劭芬与法律工作结缘已有十数载。“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处”,这是张劭芬始终坚持的工作信念。2012年,张劭芬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毅然投身社会工作,成为一名司法社工。

谈到成立德信行的初衷,张劭芬告诉记者,她就是希望能架起一座法律援助的桥梁,为更多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填补当前的空白。2013年1月,德信行注册成立,成为我市首家司法社工机构。蓬江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付裕也评价道,德信行所选择的服务方向瞄准了当前的社会需要,找到了服务对象,从而使它成为首批从孵化基地出壳并成功走向社会的社会组织。

德信行刚成立时,机构只有张劭芬和另外一名“小伙伴”。由于缺乏服务经验,两人数月里始终未能承接社会服务。回想起艰苦的起步阶段,张劭芬坦言,蓬江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帮助“必不可少”,“正因为有了基地的帮助,我们才得以逐步开展起了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服务。”

2“雏鹰展翅”介入社区矫正

“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无法积累服务经验,证明机构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多做服务,拿出成绩,才能吸引资源。”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张劭芬一路前行,直至收获第一颗“果实”。2013年7月举行的蓬江区首届公益创投活动中,德信行的“雏鹰展翅”社区矫正服务项目顺利入选签约。“这是最能体现法律工作与社会工作结合的项目。”张劭芬说。

从首次接触时的拘谨少话,到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德信行借助“雏鹰展翅”成长小组,将这些社区矫正对象变成互助共勉、相伴成长的伙伴。小组活动中,他们在社工的带动下,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想法,还会组织开展清除“牛皮癣”的社区公益活动。其中,社工通过真情vcr活动,架起了沟通组员与家人的桥梁,解决了很多问题。

“通过这个项目,这些服务对象已将这里视为他们的家,他们的心灵港湾。他们可以平等而坦率地交流,直面自己的错误,共同探讨未来的生活,重新融入社会。”社工林文晖表示。如今,这一项目已成为我市创新社会治理,探索社区矫正对象服务模式的重要尝试。

“康乃馨”单亲爸妈互助会是德信行入选蓬江区首届公益创投活动的另一项目。“离婚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这些孩子的犯罪率也比普通家庭的孩子高。”张劭芬说。通过这一项目,就是借助互助小组,帮助单亲爸妈学习家庭教育技巧,让单亲孩子健康成长。

记者从蓬江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获悉,德信行这两个入选项目已顺利通过蓬江区首届公益创投活动末期评估。其中,“雏鹰展翅”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在10个入选项目中名列第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