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21年全省社工专业人才达8万人

2021-12-24 10:10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回望2021年,河北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共保障低保、特困、残疾人、老年人、孤弃儿童等各类服务对象506万人(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了民政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党的十八大以来9次到河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并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河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回望2021年,河北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共保障低保、特困、残疾人、老年人、孤弃儿童等各类服务对象506万人(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了民政力量。

厚植为民初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河北民政系统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采取集中宣讲等形式组织系统性专题学习90余场次,厅领导班子成员及党支部书记讲党课60余场次,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编发专题简报,交流心得体会,通过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奋斗路上的民政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省民政厅时重要讲话精神八周年”主题活动,表彰“两优一先”,从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民政干部中选出7位先进代表,讲述初心使命,分享民政故事,以点带面展示新时代河北民政人牢记重要嘱托、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奋斗足迹和感人故事。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明确的2项民生工程、1件民生实事以及民政部部署的8件实事,制定任务台账,画好“施工图”,明确“时间表”,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实施助残助孤服务工程,对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和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情况进行大排查,共排查580万人,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新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1.85万张、改造康复护理型床位1.92万张、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2513个,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强化社会救助保障

河北民政系统坚决履行兜底保障政治责任,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有效落实,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7.9万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5.6万人。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及时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群众提供急难救助,实施临时救助18.8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万人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签订照料护理协议等方式,为社会救助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提供访视和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省市县三级192家社会救助基金会共筹集资金9.7亿元,截至目前,共救助1916人、支出870余万元。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印发《河北省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河北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和《关于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11元、每人每年5573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印发《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对未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内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人口的监测,坚决避免因“脱保”“漏保”等造成规模性返贫。截至目前,全省223.4万名脱贫人口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78.5万人,占35%。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数据库,除包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外,还纳入低保边缘人口47.9万人、脱贫不稳定户4.5万人、边缘易致贫户5.6万人、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严重困难人口0.4万人,为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群众关切,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河北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颁布实施《河北省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推动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制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统筹城乡设施建设。在城市明确“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全省4717个城镇社区实现日间照料全覆盖。在农村打造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省遴选2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强化兜底照护,每个县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有入住意愿的失能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化技术困难的若干措施》,全省老年人申领津补贴全部开通亲友代办、线下办理等便民利民服务。支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引导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和床边聚集,石家庄市获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依托全国、全省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搭建养老服务供需网络平台,提供机构信息查询、入住预约等服务,推动供需有效匹配。推进医养结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邢台市探索“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农村养老新路径的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提升机构管理水平。连续4年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省级补贴完成267家敬老院升级改造。扎实开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贯标达标工作,排查整改一般性安全隐患2000余处。修订《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开展第三方评估,新培育等级养老机构200余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擂台赛,组织河北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健全四级培训机制,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4万余人次、养老院机构负责人近500名。

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河北民政系统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强化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圆满完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村和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9.9%、100%。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城市“六位一体”和农村“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社区民主协商自治水平明显提升,29个村被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中央改革办督察组对河北城乡社区和基层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监管。全省社会组织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依法登记社会组织3.7万余家。省属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100%全覆盖,市、县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4.66%、55.12%。实施“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减免涉企收费9453.4万元。开展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共取缔、劝散、自行解散56家,引导登记10家,印发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的措施,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推进慈善社工事业发展。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达到576家,慈善品牌项目不断涌现,5个单位和项目获得“中华慈善奖”,“河北慈善奖”已经批准设立,将于2022年启动实施。成功举办2021年河北公益节。社会工作事业不断发展,全省社工专业人才达到8万人,省社会工作孵化培育基地作用逐渐凸显,全省孵化培育体系日益完善,“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等社工服务项目持续实施,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有序推进。修订实施《河北省志愿服务条例》,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20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总服务时长超过1.2亿小时。

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河北民政系统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聚焦特殊群体,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社会服务需求。

深化婚姻殡葬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大力推广河间市全国婚俗改革试点经验,邯郸市肥乡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稳步推动殡葬改革,全省火葬区火化率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编制《河北省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21—2035年)》,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00万元,支持建设150个乡镇中心型农村公益性公墓。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开通网络祭扫平台46个,推广文明低碳祭扫。

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开通全省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作用,不断健全“六位一体”未保工作体系。印发《河北省收养评估实施细则(试行)》。为全省5735名孤儿和903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给予54名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次性资助。

强化残疾人福利保障。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全省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约9亿元,惠及120多万名残疾人。持续实施“福康工程”项目,为近千名困难残疾人发放轮椅等康复辅具。积极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在秦皇岛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衡水市获批第二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

加强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完成56件乡级行政区划调整,有效助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会同晋、蒙民政部门完成冀晋、冀蒙界线联检。指导雄安新区编制第三批141个、第四批255个地名命名清单。开展“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审核认定工作,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打造以沧州大运河、井陉天路文化带等为标志的地名文化遗产特色亮点。

坚持生命至上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北民政系统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坚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面落实精准化、差异化、常态化防控措施,确保全省民政系统安全稳定。

抓实抓细机构防控。聚焦关键领域,指导各地民政服务机构严格落实防控要求、严格人员管理、加强物资准备和应急处置,在出现确诊病例的地区第一时间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定期开展核酸检测,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前实现“应接尽接”目标。在今年河北省内多次出现本土确诊病例的严峻形势下,全省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救助管理机构的14.3万名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实现“零感染”。

筑牢社区防控屏障。紧盯重点环节,全省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基层民政干部坚守一线、日夜奋战,统筹推进社区防控和服务工作,保障群众生活、村(社区)政务服务办理和其他服务需求。聚焦特殊群体,开展全面摸排走访,建立工作台账,对8.68万名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1.5万余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逐一落实照护责任。

全力保障困难群众。严格街面巡查救助和及时转介,每日对桥梁涵洞、公共场所及火车站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救助临时遇困和流浪乞讨人员,坚决防止冻伤冻亡等事故的发生。密切关注疫情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统筹运用低保、特困供养和价格临时补贴等救助政策,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因疫情纳入低保1017人、特困供养205人,临时救助7758人,实施其他救助6.2万人次。

引导汇聚社会力量。加强婚丧事宜疫情防控,大力倡导疫情期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扫,减少实地聚集,降低感染风险。积极引导更多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依法有序加入到抗疫工作中,确保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用品、用药、就医、照护服务等不中断。疫情防控期间,全省慈善组织累计接收捐赠款物近20亿元,为基层一线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奋斗成就梦想,拼搏创造未来。河北民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勇毅笃行,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不断推进新时代河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