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已有社工专业人才1.7万名 建成乡镇社工站655个

2021-12-23 10:09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回首2021年,陕西省民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以战贫作风助战疫,以战疫精神促战贫,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陕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陕西新时代发展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总体目标,为陕西新征程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陕西省民政系统以“感恩奋进再鼓劲、追赶超越再出发”为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学习贯彻,教育引导全省民政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作为、努力担当,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崭新姿态。

回首2021年,陕西省民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以战贫作风助战疫,以战疫精神促战贫,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截至2021年11月,全省累计下拨中央和省级民政事业经费80.22亿元,补助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850余个,惠及970多万群众,有力服务了全省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1.4万户、134.9万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12.9万人;同时,为全省16.72万“三留守”群体提供了关爱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318个、城镇社区服务站2875个,覆盖率分别达到43.3%、88.5%;登记管理3.1万个社会组织;先后调整县级行政区划8个。在基本社会服务方面,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5万个,建成各类养老床位27.6万张,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分别达到57.2%、83%;设有救助管理机构100个、殡仪馆86个、公墓183座;建成48个民政福利园区,覆盖44%的县(区)。

对标补短 应兜尽兜

守牢防返贫致贫的底线

2021年9月,马军辉离开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结束了两年零十个月的第一书记任期,回到渭南市民政局。离开前他一夜未眠,前半夜和交接工作的同志谈村里的情况,重点是以后怎么干;后半夜他在村里走了一圈,桥西村党群服务中心、桥西葡萄交易中心、无刺花椒示范园……都是他和村民们一起抛洒汗水的地方,也是他总结出“党建强,产业旺,文化兴,乡村美,百姓福”的实践之地。村里人说要送他回渭南,他拒绝了。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马军辉一个人开车离开,出村的时候他哭了。他说:“回想起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桥西给了我荣誉,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我把心留在了桥西。”

2018年11月,马军辉主动请缨,带着两岁多的孩子到桥西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本来他觉得自己出身农村,熟悉农情,但真正面对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干部积极性不高、缺乏开拓精神时,也着急得不行。走村串户摸底调研,几经讨论,他提出了壮大奶山羊养殖、扩大柿子种植规模、推广优质花椒、提升葡萄管理水平的四个发展方向。两年多来,桥西的奶山羊养殖规模达到2000多只,先后建成了集体经济葡萄园80亩、带动村民种植50亩,建成无刺花椒示范园100亩,新建500多平方米的桥西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修建村道排水2000多米,投资90多万元建成桥西葡萄交易中心……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全村39户98名贫困户全部脱贫,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十足,村民们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奋斗姿态让人欣慰。2021年2月25日,马军辉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马军辉说:“尽管离开了,还是隔三差五就回去看看,牵挂的人和放不下的事太多。谁家今年挣了多少钱、谁家的养殖又比去年好,听着报喜电话心里就高兴。大家遇到难处,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

像马军辉这样的民政干部,在陕西还有很多。全省民政系统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省已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111.25万人,占23.9%;边缘易致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等“三类人员”共纳入兜底保障9.13万人,占比58.38%。

今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省民政厅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要求,着力推进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在工作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有效衔接,对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实现动态预警监测,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专项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在村(社区)建立“急难救助快速响应服务队”,建立精准识贫、主动发现、长效帮扶、探访关爱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主动担当 精准发力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12月9日,随着一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确诊,西安市进入了新一轮疫情防控期。时间紧、任务重,西安民政迅速动起来:雁塔区民政局在18日发布公告,暂停办理婚姻登记工作;碑林民政的“大白”们,扛起社区疫情防控的大旗;临潼民政铁军下沉一线,24小时坚守岗位,协助开展全民核酸检测;莲湖区民政局快速响应,为老人守好疫情防控“健康门”。针对困难群众的各类救助更是精准落实,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安全防疫、温暖过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陕西民政系统认真领会落实,综合施策,扎实工作,全力确保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近13万名社区工作者、1.26万名民政干部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40多万名志愿者闻令而动、奋战一线,守严守牢社区防控阵地,全省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实施临时救助48.05万人次。同时,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先后9次启动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完善农村“三留守”、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措施,实施“福康工程”“民康计划”等服务项目,全省108万残疾人得到实惠。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累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3.5万人次。今年以来,一方面,全省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立足梯度救助,印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若干措施》,构建起低保、特困群体和低保边缘户、支出型困难群体以及其他遭遇突发情形的困难群众三层“救助圈”,建立分层分类、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格局;立足“放管服”改革,推动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至镇(街),目前全省1344个镇(街)全部实现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全覆盖;立足便民利民,开通上线民政“e救助”,实现救助业务“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困难群众“少奔波”。另一方面,根据严峻雨情汛情,对受灾困难群众逐户走访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截至11月底,全省民政系统累计排查受灾群众140.6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6.5万人次,支出资金4125.4万元,因灾纳入低保920人,纳入特困供养33人。同时,组织全省20多支专业救援力量深入灾区协助开展人员转移等工作,动员社会组织捐赠款物2100余万元。

深化改革 探索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着眼共建共治共享目标,陕西省民政厅扎实做好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建设、区划地名界线管理等工作,助力做好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

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方面,省民政厅配合省委组织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2021年3月底顺利完成了第十一次村委会和第七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9.3%、96.5%,“两委”班子实现“三升一降”(学历升、“四类人员”比例升、“一肩挑”比例升,年龄降)目标。推进“四社联动”,推广西安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千阳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旬阳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等社区治理经验,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无缝对接,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陕西民政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全省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27万个。2021年以来,联合22个省级部门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公开曝光101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清理规范“僵尸型”社会组织2112家。

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9月,陕西省民政厅在社会组织扶贫合力团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组合,成立12个省级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合力团,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目前,加入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的省级社会组织已达238家。新成立的乡村振兴合力团,将与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形成“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关系,重点围绕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消费扶贫等领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调动资源、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每个合力团设立1个团长单位,负责统筹整合合力团社会组织资源,积极推动落实扶贫项目,协调、指导成员单位工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委托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全省社会组织乡村振兴联络站,协调指导各合力团积极开展帮扶调研和初步对接,并根据调研情况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成立之初,省级社会组织合力团就跟随陕西省民政厅厅长郭社荣参加了援助商洛、安康灾后重建捐赠活动,共募集资金280余万元,援助物资价值150余万元。

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

12月3日下午,宝鸡市金台区民政局在陈仓园社区开展了“悠悠爱情路,牵手五十年”金婚故事分享活动,受邀的5对金婚夫妇牵手走过红毯,讲述他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理解、感悟。

50年相濡以沫,才凝结成如今的美好时刻。李均老先生87岁,老伴84岁,结婚的时候,置办的新婚物品只有一个洗脸盆、两个水壶,没有办过酒席,之后的一切都靠自己奋斗。因工作原因夫妇俩长期两地分居,老伴一个人包揽了家里所有的事情,教育孩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李老先生说:“我的工资都交给她,从来没有操心过。”退休后,老太太把存折还给他:“我完成任务了,以后该你操心了。”在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家风家训之下,5对老人的儿女们在工作上都很出色,家庭生活也温馨和睦。参加活动的年轻人纷纷从中感悟着“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

今年4月,金台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金台区婚姻登记处主任郭春梅说:“此次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青年朋友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理念,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邀请5对老人加入婚姻家庭宣讲团,担任特邀颁证嘉宾,把他们的幸福故事、良好家风传播给更多人。”

今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紧盯“一老一小”、殡葬、社工、婚姻等群众关切的基本社会服务,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基本社会需求。咸阳市和大荔县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西安市加大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力度,全省所有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全程电子化服务;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认定实现“跨省通办”。

在做优基本养老服务方面,全省民政系统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号召,从建体系、强监管、育人才等方面入手,出台涉老政策性文件20多个,推广“时间银行”等助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覆盖率大幅提升,建成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5万个,其中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86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8万个,初步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针对城市养老突出问题,加快完善“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计划新建100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已建成836个。与广东、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民政厅(局)签署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打造纵贯南北、横跨西东的“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

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陕西民政通过强化基层儿童服务队伍建设、夯实监护责任、推动社会参与等工作,建立起县有儿童审管员、镇街有儿童督导员、村居有儿童主任的“三级保护网络”。全省及时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由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政府也全部建立未保工作机制。省未保领导小组印发《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4份文件,加快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在慈善和社会工作方面,陕西民政着眼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聚合全省慈善资源,积极推进慈善改革创新,慈善事业的发展规模、社会参与度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全省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65.87亿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全省330多万注册志愿者、2.7万个志愿服务团队、1.7万名社工专业人才长期活跃在城乡社区服务、救灾、助残等民生领域。启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推动专业化、规范化社工平台向基层延伸。目前,已建成乡镇社工站655个,有效增强了基层民生保障力量。

聚焦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陕西民政在坚持抓好基础性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针对短板弱项,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进全省民政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一年来,陕西民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立足让基本民生保障更有力度、基层社会治理更有质量、基本社会服务更有温度,聚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闫 洁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