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第六届上海青少年社工节暨“临港杯”2021年“创青春”社会工作人才风采展示活动在杨浦图书馆举行。20位社工服务领域涉及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医疗卫生及司法相关场域的青少年社工现场分享动人故事、传递社工情怀,让阳光洒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根据现场评委的投票结果,上海恩三青年发展促进中心李小军、爱创益公益发展中心何京洋、上海黄浦区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王莉、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任彦、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卢佳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马凯旋、上海市嘉园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全葭薇、上海市儿童医院刘炫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简杜莹、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姚琪琪等10位社工人才成为“第六届上海青少年社工节暨‘临港杯’2021年‘创青春’社会工作人才选树典型”。
残障社工传递微光,让世界看到更多人
在被视障遮蔽的现实世界里,很多盲人寸步难行。华东师范大学首位视障毕业生王莉却用社工的身份,带给那些和她一样的视障青少年一道微光。
2017年6月,刚毕业的王莉受到盲校老师于欢的召唤,加入上海黄浦区爱美融合艺术工艺发展中心,成为了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是中文系的学生,一开始接触社工工作,让我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从筹备建设人声乐团、不靠谱电声乐队、语言艺术班……四年时间,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她帮助的视障青少年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一位皮具手工艺者想与发展中心合作,但担心视障人员不适合做皮具。7个小时的制作中,她不怕细针戳手指,也不怕胶水涂满手。在带教老师朱祁的指导下,每一步工艺都追求高品质。对方告诉她:“王莉,今天我看到你把这个卡包缝完了,我就有信心开这个班了。”
一句简单的话,让她成就感满满。“我努力做皮具,就是想留下这位老师,给他信心,让他教更多的视障学生。”
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虽然他们看不到这个世界,但却让世界看到他们。
以梦为马 ,在边远山区传递希望
自2018年11月起,阳光善行牵手云南澜沧,开展扶贫工作,社工姚琪琪就是扶贫人员之一。
与孩子们的初次见面让她印象深刻。“孩子们不会读书写字,却非常安静地坐在板凳上专心地看宣传册,原来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彩色的图片,所以都在认真的看里面的一个个卡通人物,就好像在看自己一样。”
在调研过程中,社工不仅走访村寨家庭,还走访了学校、村委会,了解家庭教育情况、教学场地及设备等内容。走访调研结束以后,姚琪琪和伙伴们开展成长课堂,通过唱儿歌、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儿童普及普通话。为了评估服务的成效,她和伙伴们通过开展公益集市,运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检验儿童普通话学习的情况。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她所在的团队共计开展服务149次,服务了5913人次,助学计划覆盖了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东回镇阿永村、班利村,建档立案117名村寨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培育了4支学生志愿团队。
“我想作为一名青少年社工,要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敢闯敢干,为社会带去一份正能量,用自己的专业服务影响更多的青少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始终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发光发热。”姚琪琪说道。
作者:占悦 陈嘉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