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积极探索“三社联动”介入社会治理创新,以城乡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目标,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党政联动,在完善机制上强化领导
自2014年起,安徽省委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建立“三社联动”“两工互动”服务机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在《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从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门到市(县、区)多层级先后将社区社会工作和“三社联动”纳入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城乡社区协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社区矫正等公共服务政策范围,不断加大推进力度。2018年省民政厅下发文件开展全省“三社联动”试点建设,明确了“三社联动”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实施要求。合肥、阜阳等地出台了推进“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的意见,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措施,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加强谋划,在试点设计上打好基础
安徽省在省级层面明确试点建设的路线图和责任表。
一是明确“一个重点”。试点设定“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联动目标,明确试点建设的重点在挖掘居民骨干、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创新,使社区居民由“配角”变为“主角”。要求到试点完成时,试点街道(乡镇)中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达10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达5家,社会工作嵌入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之中,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度。
二是搭建“两个平台”。整合各类社区专项服务设施,分别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两个层面搭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并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建立运营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提供场地、资源和平台。
三是开展三类项目。通过购买岗位与购买项目相结合的方式,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派驻社会工作者负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的统筹、运营和管理工作,重点围绕基础工作类、社区服务类、社区治理类“三类职责”开展专业服务。
四是培育四类人才。建立社区学院和社会组织孵化园,探索社区服务人才培养“1+4”模式,即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重点,通过水平评价、教育培训等,引领培育基层党务人才、志愿服务人才、基层自治人才和社会组织骨干人才这四类人才,推动其向社会工作者转型。
深化建设,在拓展领域上实现发展
安徽省“三社联动”试点目前已实现全省16个市全覆盖,各地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累计在街道(镇、乡、街道级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服务站31个,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50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68个,实施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微公益创投等各类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48个,举办各类社区志愿服务2026场,社区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到31%,累计服务社区居民超过84250人次(含疫情防控服务)。
同时,安徽省还推进“三社联动”向社区卫生、教育、预防犯罪、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更广泛的社会服务领域扩展。2019年,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将社区矫正社会服务纳入“三社联动”工程试点项目的通知》,将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纳入试点建设内容,拓展“三社联动”试点领域,进一步完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体制机制。
此外,安徽省还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以财政经费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重要构成的多元支持格局,在创新探索上迈开步伐。目前已统筹国家级和省级福彩公益金1494万元,重点支持省级引导性、示范性、创新性试点建设。各市自行拓展开发试点125个,累计配套投入经费超过2177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