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龙湖区1.3万高龄长者配有“电子保姆”,“呼援通”服务对象近期扩围至75周岁以上
炎炎夏日,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89岁江伯家里的空调,不知为何突然无法启动了,就连电风扇也同时陷入了“瘫痪”状态,急得满头大汗的江伯摁下了固定电话上的那颗红色的长方形按钮。大约半小时后,有丰富为老人服务经验的小陈赶至江伯的家中,三两下便把空调和电风扇都“救活”了。
江伯摁下的红色键钮是什么东西呢,又是谁在为这些高龄长者“鞍前马后”救危解困的呢?原来,这是由汕头市龙湖区委、区政府出资,通过公开招投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龙湖区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承接运作的一个公益助老平台。而被老人们亲切称为“电子保姆”的年轻人则是该平台的志愿者们,他们一年365天,全天候不停歇,从紧急呼援、救助危难到陪伴聊天、上门理发、水电维修、买菜买药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随叫随到,用爱心和耐心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也是粤东地区首创的公益全天候智慧养老“龙湖模式”。
从单一紧急救助到生活照料
4日上午,羊城晚报记者前往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奋发园的呼援通社工服务中心走访时了解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连接定制的带有遥控功能的电话座机,为老年人群体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援助服务。平台由专职人员、社工和200多名青年志愿者(义工)组成,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25周岁。而当志愿者们将一摞摞厚厚的资料和照片,记录着密密麻麻的为老人服务事例的日志摆在记者面前时,记者对其服务范围之广、内容之多深感惊讶。
呼援通负责人洪少毅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呼援通的足迹已遍布整个龙湖区的每一个村(社区),成长为一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健康监测、家政便民、物业维修、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咨询、信息指导等多达8大类110项服务的综合性公益助老服务机构。
汕头市东区银安庄的谢阿姨是呼援通的服务对象,年过八旬的她平日里住在八楼,去年有一天,在她准备下楼去的时候,不慎跌倒在门口,无法动弹。其儿媳妇发现婆婆意外跌倒后,第一时间就按下了呼援通,呼援通的志愿者和120急救车随即赶赴现场,谢阿姨因此成功获救。
诸如这样的求助,其实对呼援通志愿者来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洪少毅告诉记者,在龙湖区许多高龄长者看来,呼援通已经是他们日常过日子的依赖。家中煤气泄漏、饭做了一半没煤气了、空调遥控器没电了、抽油烟机坏了、水龙头漏水了……凡此种种,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呼援通。
服务扩围扩大至75周岁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龙湖区现有户籍人口约43.2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5.6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13.11%,并呈现不断增加趋势。面对日益明显的老龄化态势,汕头市龙湖区于2013年10月份启动了这个长者呼援服务项目。
不过,在成立之初,呼援通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户籍在龙湖区内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及70周岁以上低保、五保老人、居家养老对象,服务对象达7266人。
而从今年5月份开始,龙湖区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户籍在龙湖区内的75周岁以上老人和7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居家养老对象、五保户以及区直机关70周岁以上副科级以上退休干部等老年人群体,增加了约6338人,总服务人数达到13604人,惠及龙湖全区万户家庭以上。
目前,长者呼援服务扩面惠老工程已完成七成,预计7月底将全面完成信息采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日,呼援通频频接到扩面行动老人对象的求助电话,他们比第一批入户呼援通的老人家“年轻”,看似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但在实际中,他们居家养老生活的问题、困难和需求同样存在,而且因为“年轻”,生活内容更加丰富,需求更大更多。
长者盼望推广呼援通服务
“呼援通上线服务三年多以来,我们的平台已然构建起了一套具有潮汕本土特色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开创了远程呼叫智慧养老的‘龙湖模式’,那就是用‘互联网+社工(义工)’的服务方式,实践证明,这套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洪少毅向记者坦陈,尽管长者呼援服务已经取得累累硕果,龙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走在全汕头市各区县前列,但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2月28日,呼援通就向龙湖区委、区政府和龙湖区各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拓展延伸长者呼援服务的提案》。提案中除了列举当前诸如“买菜做饭难”、长者“入托难”、“健康长寿金”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以外,还提出了针对此类问题的应对措施——包括适度降低服务对象的年龄,筹办居家养老日间托养中心,把“健康长寿金”改为“居家养老券”,继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等等。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有许多除生活在龙湖区以外的汕头高龄长者透露出一种“羡慕”的心情,他们也渴望自己能够享受到类似呼援通这样的贴心服务,也希望呼援通这个平台能够将服务扩大至整个汕头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