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福建省民政厅选择福州、泉州和厦门的4个村,启动首批省级农村社会工作试点。今年,省民政厅又启动第二批试点,覆盖9个设区市,共计10个试点村。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民办社工机构到农村开展社工专业服务,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自治管理能力,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近日,记者到首批试点之一的福州闽侯县青口镇付竹村,实地探访。
巧借重点人群,打开工作局面
“谁来告诉我,家里什么地方污染最厉害?厨房、卫生间、卧室还是客厅?”“卫生间!”“客厅最脏!”“不,是厨房!”
“那请陈鑫小朋友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厨房污染最严重?”“因为炒菜会产生油烟,洗菜切菜会产生厨余垃圾,还有剩饭剩菜一般也放在厨房。”“答得好,加一分!请听下一道题。”
……
4月16日,闽侯县青口镇付竹村村部会议室里,一场少年环保知识竞赛正在进行。主持竞赛活动的是福州市海风社工服务中心社工、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社工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秦小花,参加竞赛的是付竹小学的孩子们。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答题,会议室里不时响起掌声、笑声。
海风负责人、师大社工系温谋富老师介绍,海风是由福州部分高校教师组成的民办非营利公益组织,受托在付竹村开展农村社工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二期,这场竞赛是本期的“开幕式”。
为什么要选付竹村作为试点?村党支部书记黄初良解释说,这个村是城乡接合部的一个典型,全村户籍人口约3800人,其中外出务工1000多人,同时外来人口也有700多人。这里有汽车城、建材市场等,村集体收入主要靠收取租金,去年收入约380万元。
“虽然这里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比城里差,但不少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还停留在落后农村的层次上。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卫生意识比较薄弱。村干部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希望社工能够用他们的专业办法,协助提高村民维护家园清洁的意识。”黄初良说。
试点工作第一期的项目主管、师大社工系硕士研究生张长隆,在村里整整住了一年。说起这一年的酸甜苦辣,他感慨良多。
“刚到村里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我是闽南人,不会讲本地方言。村民不信任一个毛头小伙,最多站在家门口跟我讲几句话,不让进屋。”小张笑着说。
记者问:“那你是怎么想办法融入村民当中呢?”小张说,他是从孩子身上打开局面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和家长的关系又最亲密。“海风扎根高校,与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密切,而且各种专业的都有。我们请来相关专业的志愿者,为孩子们举办书法、绘画兴趣小组,提供课业辅导,这样就逐渐认识了他们的家长,走进了他们的家门。在家长支持下,我们又组织孩子们开展环保宣传、清洁家园、慰问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等活动。老人和妇女也是我们‘拉关系’的重点人群。我们请来志愿者为老人讲养生知识、教妇女跳健身操……就这样,一步一步融入村民当中,建立信任,利用农村的‘熟人文化’,不断推进工作的开展。”
小张讲了一件事:一次入户探访,他看到一名老人拿起已经泛黄的老伴照片,说起当年的故事。他听了深受感动,于是在大学生志愿者中召集了6名同学,为村里的老人拍照。在为一名70多岁的老奶奶拍照前,她还特意换了一件衣服。拍照时,老奶奶脸上笑开了花。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拍照。
孩子们在学校就接受环保教育,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老人们有一定威信,说的话有人听;妇女们是做家务的主力,垃圾主要由她们处理。张长隆表示,维护家园清洁的意识、行为和习惯是会互相感染并持续传播的,做好这3个人群的工作,特别是再发挥他们中“领导”“精英”的力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托三支队伍,发挥引导作用
记者在村里看到,新铺的水泥村道干净整洁,绿色的垃圾桶分布在各个角落。来到农民公园,只见这里树影婆娑、绿草茵茵,老人、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园中玩乐。
据介绍,在海风社工的努力下,付竹村设立了3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小小志愿者”儿童团队、“环保先锋队”少年团队和“环保劝导队”老人团队。
付竹小学四年级学生黄琳琳小朋友说,在社工叔叔的带领下,他们经常参加入户宣传环保、守护美丽家园、校园快乐环保行等活动。她最喜欢参加捡垃圾比赛,“大人看到我们在捡垃圾,就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了”。她还自豪地说,在家里她可以管爸爸妈妈,如果他们没有把垃圾放在指定地点,她就会纠正。她还让家里人买了一个环保垃圾桶放在家门口。
村民林榕老人是“环保劝导队”队员。她告诉记者,劝导队队员利用在家族中的长辈身份,积极做好维护家园清洁的工作。比如,看到哪户人家家门口卫生不太好,老人们就上门聊天,在聊天过程中劝户主做好卫生,对方一般都会接受。
说起张长隆等社工为村里作出的贡献,老人很激动。她说:“小张人缘非常好,他经常到村民家里走访,慰问、帮助困难户。他组织大家做好村里的清洁工作,村里变得干净整洁有他很大的功劳。冬天里有一次,我们几个老人去村部,看到他和同伴的被子很薄,我们都很心疼,从家里拿了棉被给他们盖。他离开时,我们都舍不得,好几户人家都争着请他吃饭呢。”
黄初良说,他感觉社工到村里工作一年后,不但村庄环境变美了,村民也更关心、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了。比如,村委会早就打算新埋一条长1公里多的排水管道,但有的村民为了保住自己的杂物房、小菜地,迟迟不肯“让路”。去年12月,村委会开始组织施工队动工埋管,几名热心村民主动去相关人员家中,配合村里的志愿者团队做工作。不久,其中一户人家就主动拆掉杂物房。接着,其他相关村民也自觉为管道铺设“让路”。
激发参与热情,提高自治能力
在付竹村,对于如何做好农村社会工作,记者和温谋富深入交流。
“温老师,这次试点工作为什么要选择以清洁家园为切入点呢?”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周边农村正被城市化。在这种‘半农半城’的过渡时期,由于外来人口的进入,农地被企业和建筑用地所取代等因素,农村的社区环境、社会关系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地方的村民公共生活空间被挤压,一些村民对公共事务也缺乏关心。那么,作为农村社工的一个尝试,应当从何入手?我们和付竹村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从清洁家园入手。因为这是付竹村面临的最需要改善的问题之一,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卫生问题也不易牵涉复杂的利益纠葛,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次试点的深层次意义,恐怕不只是改善家园卫生吧?”
“是的。你可不要小看这卫生问题,它实际上可以从深层次反映出村民意识的城镇化程度、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因为改善家园卫生需要集体的、持续的行动,我们以改善卫生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可以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社区自治能力,从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这才是这次试点的真正意义。”
“通过第一期试点,你们感到在农村做社会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专职社工难找。在农村开展社会工作,本来就比在城市困难,更何况福建省这项工作刚起步,经验不多;再说,农村条件不比城市,社工待遇又不高,所以很难吸引专职社工参加。比如付竹村这个试点,只有张长隆一个人长期驻点,其他社工轮换比较频繁,这不利于维护和村民的良好关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总结第一期试点的经验,第二期试点有什么打算呢?”
“还是要进一步做好‘儿童团’的宣传、组织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另外就是要做好老年人劝导队的工作,争取让这支队伍成为能更加有效地维护家园卫生的自组织。因为社工不可能一直在村里待下去,关键还是要靠村民的自治力量。同时,我们打算和村民商议,订立相关村规民约。倡导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分类也是第二期试点要继续深化的内容。”(记者 黄琳斌 实习生 钟淑琪 陈莉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