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济南基层社区社工实践剖析

2017-01-13 11:41   济南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一线社工抱怨收入低的同时,很多机构高薪聘请中高层人才却不可得,矛盾似乎不易调和。渐渐地,待遇低导致社工准入门槛降低,导致专业水平下降,导致服务质量不达标,导致社工人才找不到自我认同而流失……

所丽娜(右)在组织活动。社工组织开展的历下区首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现场。

虽然重污染天气减轻,但小金(化名)的心情并没有像天气一样明朗起来。在社区提供的办公室里,小金说出了心里话,“别人家长在临近年关时都是催婚,但我父母每到放假前都会催我辞职。”

小金理解父母的心思,来自菏泽农村的她也对现在的收入不够满意。“算上证书补贴,一个月不到3000元,去掉700元的房租,几乎攒不下钱。”小金面临的困境,还有父母和亲戚朋友对社工专业的不理解,“政府的保障都很完善了,社工还能干些什么呢?”

“究竟是像毕业时想的那样坚持几年再做决定,还是干脆回老家找一份月薪差不多的工作?”家人愈加频繁地催促,让年仅23岁的小金更加纠结。

小金面对的这些疑问,也正是社工发展过程中正在着力改善的问题。

在期望与现实之间

有一些失望

在济南,社工的晋升渠道大体可分为一线社工、项目主任、片区主任、机构副总干事、总干事,按照专科、本科、硕士的不同,基本待遇最高为每月2650元左右,工龄每增加一年每月补贴增加100元,初级社工证每月150元左右,中级社工证每月250元左右,心理咨询师证书也有相应补贴。这样算下来,一般本科毕业的一线社工每月实发工资可在2850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项目主任或是片区主任,仍然需要在一线服务,只是多了些补贴。

一般情况下,每个社工项目由2-3名社工承担。比方说,一个13万元的项目由2名社工负责,其中10万元为社工工资,机构扣去10%管理费用,其中包括发放项目主任和片区主任补贴,剩余费用则是该项目一年的活动经费。

一线社工待遇低仅仅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在山东女子学院社工专业老师赵记辉看来,社工的收入更依赖个人能力。因为社工个人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还有语言表达、综合协调等各方面综合能力。赵记辉告诉记者,近期有人联系他,希望能推荐一名懂实务、有能力的人选作为机构副总干事,“月薪7000-8000元,可符合条件的中高层社工人才太少了!”历下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负责人燕操告诉记者,她也有类似的苦恼,“周边地市的机构负责人,月薪4000-5000元。”

在一线社工抱怨收入低的同时,很多机构高薪聘请中高层人才却不可得,矛盾似乎不易调和。渐渐地,待遇低导致社工准入门槛降低,导致专业水平下降,导致服务质量不达标,导致社工人才找不到自我认同而流失……

既然已经结缘每个人都希望是永远

所丽娜、公维宁、孟珊、王萍、贾红艳、谢晓赟、燕操……小金把她们当作自己的目标,无论心里多纠结,都改变不了这一点。不仅因为她们入行早,还因为她们都“熬过”了社工发展起步最难的那几年,甚至还有人在毕业数年后又回到社工行业。

2007年泰山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所丽娜最早做人力资源工作,“当时社工发展的环境远不如现在,后来济南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逐渐成立,我自然就回来了。”她用了“自然”两个字,就像她和社工是注定的缘分。无论是刚起步时写几个大字、搬一张桌子坐在小区门口搞外展,还是借着“居委会”之名走进居民家中,找准需求、连夜赶写活动方案,所丽娜一点点接收到了社区和居民改变的信号,并把这些信号转化为做下去的动力。

“很多居民不了解社工的专业技术,甚至不在乎社工在组织活动中使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们在乎的是效果,是自我情绪是否得到了疏解,自我认同是否得到了提高。”作为社工中的“老人”,所丽娜已经能够很好地将社工专业、政府要求、居民需求结合在一起,“社工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因此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理念与方法有区别。”

所丽娜目前在燕南社区做的项目是关于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育。比如在社区养宠物问题上,帮助引导居民自我规范、制订文明公约;成立小禾苗公益伴读课堂,邀请培训学校老师和孩子家长走进来,做游戏、讲故事、辅导作业……“社工是资源的整合者、链接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居委会就是社工最大的一个资源。”所丽娜指着墙上的锦旗,“居民的认可,让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社区与社工“抱团”

基层自治发力

1月4日,70岁的老党员张佳走马上任当起了社区食堂的“管理员”。本来这个食堂是交给社工机构管理的,是由居民、社区和社工经过了长达数月的论证而决定的。但在运营中仍然出现了居民与社工机构沟通不畅、人力成本太高、社工专业性无从发挥导致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正如赵记辉所评价的,居民和社区容易对社工寄予过高的期望值,很多方面远超社工的专业训练,“比如运营日间照料中心或社区食堂,本来就偏重管理学,还需要财会、康复等多种人才互相配合。”

张佳之所以能作为居民代表参与管理,是因为他在重机集团做过采购员、采购科长、分公司经理等职务,有财务和管理工作经验,还是老党员,在居民中有一定的威信,协调沟通“零障碍”。

随着社区食堂越来越红火,社区与社工联动的思路也愈加清晰。“我们和居委会干部一起,让食堂成为另一种‘小饭桌’,我们则在和家长、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寻找项目的切入点。”社工路庆华说。他的这个项目是关注青少年教育,去年侧重需求教育,今年则确定了家庭教育的主题。

如果说,社工项目的确定和实行更多要“顺从”各社区的需要,从另一个方面看,社工扎根在社区里,也在不断影响着社区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甸柳一居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就在几年前考取了社工初级证书。

开放空间会议+、参与式需求调查、资源链接技术、团队创意活动、公益社团孵化……2016年3月,历下区民政局举办了社区干部实务能力训练营,组织7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为全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做准备,并依托历下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为所有项目提供专业督导和能力建设平台。作为历下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的负责人,燕操也有8年多的社工从业经验,“中心主要围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及居委会干部培训等内容展开,还会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的探索。”因为有了这个中心,历下区在促进社工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的路径更加清晰,逐渐形成了一线社工与居干彼此学习影响、自上而下推动社工及居干专业技能培训的“互补”模式。

回归专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专家、社工、居委会干部都有自己的话要说。但中心只有一个,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才能干好,社工应该回归到资源协调等专业技术层面。

赵记辉:以项目化来运作,是不是一种好方式?到2020年全省社区100%都要配备社工。

燕操:社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评估是唯一的压力。收入低是普遍的,如果自我有提高,职业进步渠道很明确。

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书记滕飞:目前来看,社工与社区居委会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社工在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 黄佳杰)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