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与高校打造“互联网+” 社工实训基地诞生

2016-12-27 14:11   合肥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西园街道与合肥工业大学MPA管理中心在西园街道的文化养老服务项目基地《西园人家》正式签署《“互联网+”合作共建社会工作研究实训基地框架协议》,这也标志着西园街道成为街道层迈入高校参与研究社会工作的战略合作者,此举乃为全国首家。

原题:全国首家街道与高校联袂打造“互联网+” 社会工作研究实训基地诞生   

近日,西园街道与合肥工业大学MPA管理中心在西园街道的文化养老服务项目基地《西园人家》正式签署《“互联网+”合作共建社会工作研究实训基地框架协议》,这也标志着西园街道成为街道层迈入高校参与研究社会工作的战略合作者,此举乃为全国首家。

近年来,西园街道在社会治理方面一直走在合肥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近日又推出创新举措,整合街道与合肥工业大学MPA管理中心分别在社区治理与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联盟,与MPA管理中心合作共建社会工作研究实训基地项目。

据悉,该项目由西园街道、合肥工业大学MPA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14人组成,将进行“社工实训基地、项目孵化实践中心、社区社会工作研究室”为主要内容的“三实工程”建设,探索建立“总结—提炼—开发—推广”四位一体的社会工作研究模式,以“互联网+”为驱动,探索创建线上、线下公益互动社会工作实训平台,发挥融合跨界的特点,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推广功能,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促进西园街道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进而在推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社会工作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设内容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互联网+社会组织”平台,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模式。第二阶段通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推动更多的公众关注公益、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第三阶段探索“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组织建立和运行中的指导和监督责任。第四阶段总结形成“互联网+”条件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并推广。

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社区治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是“数量少、功能单一”的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导致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助推社会组织发展进入互联网这一快车道,提高社会组织效率、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搭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社区治理“蜀山版”,迈向蜀山社区治理的新高度。西园街道今年以来,“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对乐养•西园人家”文化养老专项基金的注入、“山水装饰集团”基金的注入和志愿者的加入,使西园街道在创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公益创投、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更卓有成效。

据悉,从2012年末,伴随着新一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社会组织正式进入“增速发展期”,但其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西园街道运用线上、线下“五社联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区基金)同步运行机制基本解决了信息化程度偏低,建站及运维人才稀缺,项目信息不畅;成员管理难,招募不精准,信息传播渠道有限,社交需求旺盛,活动发布传统,过程管理缺失,政府监督考核难等问题。

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利用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寄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助力社会组织发展,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社会组织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杨希 孙雨静)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