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简称《规划》)。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此《规划》为全国第一个社会治理五年规划,其中明确,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70%的标准,每年动态调整整体待遇水平;而北京市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多层面发力治理“大城市病”。
社工工资每年动态调整 有望年年涨
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北京市将更好的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记者注意到,《规定》中指出,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市社会平均工资70%的标准,每年动态调整社区工作者整体待遇水平。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已经建立,该政策全面落地。
据了解,这个标准是面向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进一步解释到:“最近十多年北京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大概在10%左右,按照这个比例,社区工作者每年大约增加10%左右的工资,这是普惠的,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幅每年可能会有所浮动,但总体的趋势是要增加的。”
治理“大城市病”人人参与齐发力
北京是一个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大城市病”,在《规定》记者也看到了关于治理“大城市病”的相关内容。《规定》中指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以业调控措施,坚决淘汰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
交通拥堵的治理也将成为未来五年北京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规定》也强调,要全面推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完善市级统筹、区街共治、社会自治的停车治理体系,倡导市民绿色出行、生态驾驶,引导市民文明行车、停车、乘车、行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和谐交通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在治理“大城市病”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要进一步治理“大城市病”任务依然艰巨。“‘大城市病’的治理固然要靠政府来大力度推动,但我认为,很重要的要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角度来作文章,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参与进来,否则这个问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宋贵伦认为。
数说北京“十三五”社会治理目标
在此次公布的《规定》中既有宏观性的社会治理方向,同时也有具体的数字指标,涵盖了社会服务、社会管路、社会动员、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
比如,《规定》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城市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公共文化设施、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等方面要 “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大于等于98%;“十三五”期末与2014年相比,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基层自治组织选举居(村)民参与率达到90%;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大于98%;药品抽检合格率大于99%;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4%;社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等。
“十三五”开局之年即将过去,北京市在社会治理方面已基本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今年新建1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使总量达到1336个,可覆盖到83%的城市社区;今年10月,又新认定了15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使总量达到51家,基本实现市级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服务管理全覆盖;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65项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全市已建成智慧社区2200个;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从今年开始,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市社会平均工资70%的标准,动态调整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政策全面落地。(尹星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