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打造“工会社工” 创新基层服务方式

李轶捷  2016-03-28 10:45   劳动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浦东新区总工会连续五年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打造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在此过程中,设立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探索和实践工会购买社会服务,打破了工会工作行政化、内循环的运作模式;创新了工会服务职工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

浦东新区总工会连续五年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打造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在此过程中,设立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探索和实践工会购买社会服务,打破了工会工作行政化、内循环的运作模式;创新了工会服务职工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

浦东新区总工会这一尝试性举措受到了社会组织及相关机构的极大认可,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近日获评“2015年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荣誉。该做法也为本市基层工会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本”。

1

困惑

浦东两新企业每年呈几何级数增长,在给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面对庞大并且不断膨胀的非公企业数,基层工会感受最深刻的是一种“鞭长莫及”之感。

老的老小的小,工作谁来干

浦东新区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姚红钢向记者介绍:“仅靠工会体制内的人力早就无法适应浦东工会工作的发展要求了,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尝试借助社会力量来弥补基层工会人手的不足,党群工作者就是其中的形式之一。早在十几年前,浦东工会就开始利用党群工作者等模式来强化基层工会力量,然而当时的党群工作者一来年龄老化严重,从年龄结构上说不能保证工会工作的可持续性;二来没有太多工会工作经验,缺乏专业性。在当时来说,我们还没有条件为他们搭建统一完备的培训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可供我们挑选的人才范围也确实十分有限。”

2011年,浦东新区总工会大胆尝试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第一年68人、第二年65人、第三年55人,算上其间额外招录的名额,通过三年社会化招募,组建起了一支近200人的工会工作者队伍。三年招募,几乎每年都能吸引上千名应聘者踊跃报名,其中不乏名校研究生,这一变化大大解决了基层工会人手不足的问题,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身份不“硬气”收入分区域

“招得进”只是起步,“留得住”才是关键。随着前几批工会工作者日益深入基层工会工作,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身份尴尬”。

首批加入工会工作者队伍的朱晓明毫不避讳曾经的无奈:“我们应聘时,招聘启事上就明白写着‘本次招聘委托浦东新区公共人事服务中心与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实际上是以劳务派遣的身份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的。我们要去为劳务派遣职工维权,结果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劳务派遣工,总感觉腰板硬不起来。”

除了劳务派遣带来的身份尴尬,收入差距和职业发展受限也是不少工会工作者加入队伍之后,又选择“另谋高就”的重要原因。

唐镇工会办公室主任姚晓燕坦言:“劳务派遣的身份,容易让街镇和开发区工会领导认为我们并非‘自己人’,组织培训‘师出无名’,怕越界管理。而这也会阻碍我们的个人发展。另外,由于工作区域和不同工会组织实际状况上的差异,我们工会工作者在薪资待遇、专业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区别,这也让工会工作者队伍存在不稳定的隐患。”

2

破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惑,确保工会工作者不仅“招得进”,还能“留得住”、“管得严”、“用得活”,2013年9月,全国首家工会系统民办非企业组织—————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在中心揭牌的一刹那,不少工会工作者感叹:“有家的感觉真好!”劳务派遣工转为驻点社工

随着公惠中心的成立,浦东新区200名工会工作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转入中心,公惠中心全面承担起了工会工作者的组织、培训、管理和派出工作,这里将成为他们真正的“家”。而对于工会工作者而言,他们的身份也实现了从劳务派遣工到驻点社工的转变。

对于这一改变,姚晓燕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机,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正式的劳动聘用关系,让他们消除了“劳务派遣制”带来的不稳定感,解除了后顾之忧,也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会工作中去,从而对这份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按区域定薪转为按职级定薪

公惠中心成立之后,全新的工会工作者薪酬管理办法和职务晋升办法也立即实施了。

按照办法规定,全区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资水平由公惠中心统一划定发放,改变了以往收入随地域变动,地区差异巨大的现状;此外,基本工资采取阶梯设计,岗位工资的标准依据工会工作者本人担任的职务而定,共设四个档次,职级工资依据个人职业等级而定,设为三级九档,工会工作者通过获得相应的职业等级,个人收入也将逐步提升,可以说,这一与职级提升等挂钩的收入体系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晋升体系,打破了原本悬在工会工作者头上的“职场天花板”,而且这不是空口白话的承诺,而是白纸黑字的制度。

3

发展

经过两年的发展和累积,如今,公惠中心作为独立自主运作的社会组织,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已经发展到了244名,中心也形成了良性的民主管理制度,不仅解决了劳务派遣的问题,也统一规范了薪酬标准。

定期组织脱产培训

公惠中心总干事郑俨介绍,为提升工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每年年初,我们都会组织全体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脱产培训,用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素质拓展、工作坊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工会工作相关职业知识、

业务技能的培训;针对区域性服务特点、工作岗位的业务需求,不定期分片区、专业小组进行工作商议、专题研讨、经验分享,提升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协作意识和专业技能。

良好的培训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目前,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有72人、社会工作师22人、劳动关系协调员128人、集体协商指导员165人。

队伍设立考核机制

工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这是工会“有人办事”、“有能力办事”的基础。为此,2015年,公惠中心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合同期满考核管理办法(暂行)》,将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退出机制及晋升通道,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浦东新区总工会主席顾晓鸣说:“干得好的有奖,干得不好的退出,这是很简单的市场规律,也是激发工会工作者工作热情的机制保障,这个机制的推出就是对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的最好表态。工会工作要创新、要转型,核心是人的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进取心,是不会做出成绩来的。”

记者从这份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合同期满考核管理办法中看到,接受考核的工会工作者不仅要重新参加笔试,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述职报告,通过个别访谈、民主评议等环节。管理办法对每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占比划分,综合评定在70分以上,及民主评议满意率在70%以上的将被续聘,若其中有一项没达标,或在职期间有严重违纪的行为,将与其终止劳动合同。

姚红钢说,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机制保障,筛选更优秀的工会工作者来服务职工、创新工作。

4

创新

公惠中心的成立不仅解决队伍建设问题,在服务职工的内容上也发扬了“先行先试”的精神。市总工会副主席肖涛,市总工会经审会主任、组织部部长桂晓燕在对浦东进行调研时,也对他们运用社会化力量解决基层工会无人、无钱、无能力办事问题的做法给予了肯定。需求调研覆盖所有街镇

2013年,浦东新区总工会根据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的工作原则,委托公惠中心组成联合调查组,在区内开展职工需求调研活动。调研覆盖了新区所有街镇及重点开发区,围绕生活必需、身心关怀、婚恋育儿、权益维护、能力培养和价值取向等6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新区总工会还在2014年年初召开了“浦东新区总工会2014年服务职工十大项目”发布会,并向全市公开征集“心系职工·温暖浦东”服务职工项目。

有了项目,还要有人服务,碍于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等因素,新区总工会大胆尝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整合更多社会专业资源,服务职工群众,提升工会工作效能。经过前期的项目评审和招标、竞标准备,首批由社会组织设计、筹划的职工服务项目于2014年上半年成功对接落地,由8个社会组织提供的22个服务项目成功突围,与20个浦东基层工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服务趋于专业化精细化

潍坊街道聚集了大量餐饮企业,因此,他们劳动技能竞赛的一大品牌就是餐饮业职工技能竞赛。2015年,潍坊街道总工会首次尝试将劳动竞赛委托给社会力量“打理”,而这一次的成功尝试也让街道总工会主席巢伟明感触颇深:“以往社区总工会自己操办的餐饮业职工技能竞赛主要是刀工、摆盘等基本功的比拼,今年的活动因为引入了专业力量,向冷菜、热菜、创意菜等多方面拓展,内容更丰富;参赛的企业分布也更广;参赛的企业的知名度更高。”

对此,浦东新区总工会副主席张剑铭认为,职工的需求日益多元,个性,工会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完全服务好的,可以依托社会资源进行项目化推进,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投入“种子资金”购买服务

记者从新区总工会了解到,为支持工会借助社会力量服务职工,2014年新区总工会投入了1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用于基层工会购买社会服务;2015年区总工会筹措500万元资金,同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建立购买服务本级预算,建立经费专项配套激励机制,用经费杠杆撬动、引导基层工会和企业工会全面推进购买服务工作。今年,区总工会的“种子资金”还将加码至800万元。不仅如此,通过公惠服务中心平台,最终获得立项的服务项目数量从2014年成功对接的22个项目增至2015年的59个项目。今年,这个对接项目数量预计还将进一步增长。

评估监管贯穿全过程

公惠中心工会工作者张婕告诉记者,工会项目借助社会力量完成,并不等同于工会对此就“撒手不管”了,相反,他们对于购买社会服务的评估、监督贯穿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全过程。

据介绍,每年年头,公惠中心都会进行职工需求调研,到基层工会需求征询,然后组建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评估专家委员会、项目立项、招投标、社会组织招募、资质审核、项目评审、项目签约等。待基层工会活动开展起来了,公惠中心作为第三方监管平台派出督导员,同步检查督促。项目结束时,还将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包括项目活动次数、表现形式,对参与项目服务的工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实时满意度调查,以量化形式评定受众的感受度,以确保项目按合同履行。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