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社会建设涌动创新潮

2015-12-24 10:55   南方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在社会治理领域大胆创新、成果丰硕,诸多社会创新举措走在深圳前列,近两年先后被国家民政部等授予“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城区”“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等6项国字号试点殊荣。

在深圳市2015年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育计划遴选会上,龙岗区入选项目最多,其中“平安联合会”项目夺得第一名。在深圳市2015年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育计划遴选会上,龙岗区入选项目最多,其中“平安联合会”项目夺得第一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在社会治理领域大胆创新、成果丰硕,诸多社会创新举措走在深圳前列,近两年先后被国家民政部等授予“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城区”“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等6项国字号试点殊荣。

一个多月前,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基层社会创新联盟成立研讨会上,龙岗区介绍了其探索的经验。龙岗的社会创新亮点何在?其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具体怎样?近日,笔者深入龙岗寻找答案。 ●文/图:张东方

培育社会建设4个“盆景”

群防群治夺深圳第一

龙岗地处深圳原特区外,是“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和“社会治理难区”。近年来,龙岗区以现实问题、社会需求为导向展开了一系列社会创新。有代表性的是今年该区社会建设“培育”的四个“盆景”,分别是“平安联合会”项目、“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项目、“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动纠纷源头防控体系”项目、“文明美德传播中心”项目。

关注度最高的“平安联合会”项目,源起于两年前布吉街道甘坑社区的消防整治难题:这片7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460多家工矿企业,加上“三小”场所、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店铺大约有1000家,一度成为消防安全的重灾区。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负责该片区消防工作的消防民警只有1人。压力倒逼创新,一个以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为核心内容的“平安联合会”的成立,有效化解了上述难题。负责甘坑片区消防工作的民警叫王志军,两年前,他发动1000余名企业员工、社区平安志愿者、社区居民,组建了一支义务消防员队伍。通过培训,这些人分别担当起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员、消防安全宣传员、扑灭初起火灾战斗员的职责。

“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项目,是龙岗区探索推动工会由传统福利型工会向服务型、维权型工会转型的一项创新举措。该联合会是深圳市首家工会系统枢纽型社会组织,自2013年8月份成立以来,孵化出嶂背社区“源头参与劳动关系推进会”等12家社会组织。与其他党政部门成立的社会组织相比,该联合会具有“四化”特点,即独立化、社会化、规范化、去行政化。其中,在独立化方面,联合会是政府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动纠纷源头防控体系”项目,是针对产业转型中劳资纠纷的一个创新举措。为从源头化解劳资纠纷,龙岗区在劳资纠纷“责任主体”上进行革新,通过法律等关联手段促使企业重视劳动关系。该项目的核心是用活社区、社工、社会。即善用社区,调动社区工作站、社区股份公司等资源,在全区103个“村改居”或纯工业社区建立劳动争议、人民争议调解室;巧用社工,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社工综合服务,引导社工发挥第三方优势参与劳资纠纷预防调解;活用社会,推动成立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发挥法官、律师、志愿者等多主体作用。

“文明美德传播中心”项目,是龙岗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一个创举。该项目的做法是,通过搭建美德宣讲平台,在龙岗区图书馆设立区级文明美德传播学堂。截至目前,传播学堂已举办了15场文明美德专题辅导报告会,吸引了8000多名市民前来聆听讲座,广受好评。同时,在区“文明美德传播中心”的带动下,辖区内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相关企业建立了40多个文明美德学堂,在街道、单位、社区、学校、企业共开展道德年代秀、新婚秀、班际秀等活动350多场次,营造了浓厚的讲文明、传美德、树新风氛围。

上述四个“盆景”,是龙岗区2015年社会创新的代表之作。在今年8月举行的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遴选会上,这4个项目全部入围前20名,其中“平安联合会”项目夺得第一名。

获六项“国字号试点”

社会工作成全国示范

观察龙岗区社会建设,应当重点关注其6项“国字号”试点称号及殊荣——“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城区”“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2014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笔者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梳理,以解读龙岗区近年来的社会治理创新。

在社会组织建设领域,龙岗区通过编制“四项清单”,从制度设计层面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四项清单”分别为政府行政权责清单、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目录清单、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目录清单。通过编制“四项清单”,厘清政府、社会、市场的责任边界,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来承担。同时,该区深化社会组织改革,落实工商经济、慈善公益等8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在全市率先取消社会团体筹备环节;完善培育机制,建立多个“社区社会组织公共空间”,并推动成立全市首家社区级非公募基金会“圆梦南坑社区慈善基金会”等20家社区公益慈善组织。该区每年还对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且专项经费从2012年200万元增加至2015年800万元。近年来,龙岗区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共373项,服务金额达1.3亿元。

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龙岗区的探索实践走在深圳市乃至全国前列。自2007年深圳市被民政部确定为社工改革试点以来,龙岗社工数量已从最初49名增至如今852名;社工服务形式从单一的岗位社工发展到“岗位+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的多元形式;服务领域从最初的教育、社区等个别领域到涵盖禁毒、司法等10多个领域,涌现出了“广东优秀社工”“中国最美社工”“全国十大社工人物”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单位。推进社会工作服务,龙岗的主要做法有三:一是完善社工政策,推动出台《龙岗区社会工作人才扶持试行办法》;二是创新社工服务,打造“社工岗位+社工项目+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格局;三是推出龙岗社工服务标准,龙岗区社会组织目前正在参与编撰《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全国性服务标准。

在劳资纠纷处理领域,龙岗区除上述“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动纠纷源头防控体系”创新项目外,其近年来力推的“劳动争议大调解”模式同样亮眼。该模式以行政、人民、仲裁、司法调解“四位一体”和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多方共建为路径,将绝大部分劳资纠纷化解于萌芽、消化在基层。与此同时,该区全面布局,构建实体化仲裁调解网络;多管齐下,实施精细化仲裁管理;创新思路,打造社会化调解模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区、街道、社区、企业、行业商(协)会、工业园建立了1997个标准化调解机构,组建了一支6500余人的专职、兼职调解员队伍。

在企业社会工作领域,作为产业大区,龙岗高度重视企业社会工作,探索出一套“政府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参与、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的治理模式。政府层面,支持企业自主购买社工服务,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街道、社区、企业要在项目、资金、场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企业社工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在企业和社会组织层面,部分企业自主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社会组织与企业签约后,为企业和员工提供申述沟通协调、危机事件干预、健康心理辅导等服务。

在法治化建设领域,龙岗区充分借助法治力量推动社会治理。横岗街道探索的“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就极具代表性。该机制将信访调解成果以法律文书形式固化,克服了信访调解缺乏强制性、权威性的弱点,确保信访案件“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依法有效终止信访纠纷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除上述社会创新举措外,龙岗区近年来还探索了智慧便民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民生大盆菜、关爱来深建设者子女项目——“启航·筑梦”等系列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近年来力推以行政服务大厅为主要载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近期,在“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中,经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龙岗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被评为“十佳优秀案例”。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