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每万人拥有6名社工 足迹遍布城乡

2015-08-28 15:12   中国文明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佛山早在2001年就率先启动了社区建设工作,同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佛山城乡社区建设硕果累累。作为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佛山社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社工工作的手法也被引入社区的治理和服务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原题:佛山每万人拥有6名社工 社工足迹遍布城乡助力和谐社区生态      

8月11日,大学生曾颖欣在南海大沥七一空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青少年活动。张少鹏 摄

佛山早在2001年就率先启动了社区建设工作,同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佛山城乡社区建设硕果累累。作为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佛山社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社工工作的手法也被引入社区的治理和服务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5年,由市民政局、佛山日报社主办的佛山社工青春体验营,面向佛科院、顺职院招募17名社工专业大学生,奔赴佛山10家社工机构,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实践并调研。8月26日,体验营正式结束,大学生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佛山社区社会工作开展如火如荼,社区社工服务种类多、覆盖面广,社区社工队伍日趋壮大并呈专业化态势发展,但也存在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市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成绩:万人社工人数超额完成目标

调研显示,近年来,佛山各级政府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都十分注重引入社工的工作手法。2012年才成立全市首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仅仅3年,全市已建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含家庭服务中心)26个,并引进或扶持66家社工机构。

除了建设服务基地,佛山也十分重视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据了解,2012年,全市社工人数每万人1.31个,2013年缓慢增长到每万人2.41个,距离2015年底要完成全国及全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每万人5名社工”还有较大差距。但短短两年内,这一数字实现跳跃式增长,根据市民政局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佛山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人数是6.08个,已超额完成目标。2012年,全市在册民办社工机构35家、社工才947人,到2015年则分别达到114家、社工4465人,完美完成了这一个“高难度动作。”

这个成绩,全赖民政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努力,包括近两年举办的佛山市岭南社工宣传周系列活动以及佛山社工青春体验营,这些活动提高了佛山市民对社工职业的认知,也提升了在职社工以及社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让更多有志于社会服务的热心人投身社会建设浪潮。

而具体到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上,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试行),市民政局先后制定了《佛山市2015年社会工作员培训及登记工作方案》、《佛山市社会工作机构评估细则》,各区相应制定了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及薪酬指导的配套文件,完善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伍的评价、激励机制。市、区还积极组织、资助基层社会工作者参加社工资格考试,并与香港、广州等高校合作开设社会工作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聘请来自香港、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等。

值得关注的是,为解决当前社区对社工人才的需求,佛山2015年制定了社会工作员培训登记方案,对全市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工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社工员,进一步充实、壮大社区社工人才队伍。

开拓:整合社区资源服务日趋多样化

随着社区社会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工足迹已遍布佛山的城市、农村社区,他们用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社区文化服务、矛盾纠纷、资源链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服务了社区的小孩、长者、家庭,成功营造了和谐社区生态。

在禅城区的城市社区里,禅青社工中心用优势视角,探索社区资源,发掘居民的潜能。社工们在同兴社区针对青少年、亲子及长者开展“好邻舍”计划,推动儿童成长、亲子和谐,也促进社区外来工和本地居民的友邻共融。在南海区,博睿社工中心则深入农村社区,协助夏北社区成立和发展社区自助组织,倡导社区人服务社区,为夏南一社区的农村长者链接资源,搭建交流平台。

有在一线服务的社工,也有社工在背后默默地为社区规划蓝图。

在禅城,68岁的区爱玉于1992年搬到同华社区居住,之前一直以卖菜为生,从未尝试过向居委会提建议。2015年,禅青社工入驻社区开展“社会优化”项目,为社区的建设规划蓝图。社工们发起“提案大赛”,鼓励居民提出对社区建设的想法。年轻时曾当过文艺兵的区爱玉看到此次提案比赛后,激发了她多年来想重新加入文艺工作的欲望。而她的提案就是“革命歌曲大家唱”,让社区老人家一起唱革命歌曲,丰富老人家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邻里和谐。

挑战:经费来源单一 对政府依赖性强

“社区服务需求巨大,社区工作发展深入社区将满足居民需求、发掘社区潜力并推动社区完善与发展,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社区工作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它的前景如同一个正在冉冉向上的朝阳。”高明鹏星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仇敏儿说。

虽是朝阳产业,但学生们调研发现,社区社会工作同样面临挑战,过度依赖政府资金、居民参与度不高使得社区的社工服务成效打了折扣。

10家参与体验营活动的社工机构中,9家的项目经费依赖于政府购买服务。政府的资金固然给了机构介入社区建设的基础,但资金小,也限制服务的开展。在禅城社联社工中心实习的陈燕发现,由于经费有效,很多面向青少年的服务都有人数限制,“服务面不广,只是服务了很小一部分人。”

佛山市南海区大众社工中心的负责人苏华元还阐述了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另一种弊端:佛山的政府部门购买大型服务项目持续周期都在1~2年,项目的不断再竞标使得服务连续性下降,这也容易导致服务项目难以持续甚至完成。

此外,在部分农村社区,居民仍会混淆社工和义工的概念,对社会工作的参与度、支持度都不足,这也给社会工作带来了难度。

学生建议:机构开源政府发声

针对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17名大学生对社工机构、政府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陈燕:社工机构应该寻求多途径资金支持。例如参加公益创投大赛,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政府应该帮助社工机构多找资源合作方,向外多推广社会工作行业。让社会工作得到各方认可。

曾颖欣:向东莞等市学习,在大项目购买服务周期一般延长到3年以上,减少项目的再竞标,确保社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李灵通:通过提供服务、举行外展活动引起居民对社工这一职业以及社区工作的好奇心,向居民普及简单的社工小知识。同时加大社区服务力度,扩大服务影响范围,通过更多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的曝光,让民众有机会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

黄结英:政府大力支持及政府与当地媒体多沟通,拓展居民收获信息的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工并支持社工的工作。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