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为逝者家属提供咨询服务。 石桥铺殡仪馆社工站供图
提起殡仪馆,大家想到的词语或许是哭泣、悲伤、思念……但有这样一种职业,每天工作地点得在殡仪馆;有这样一种工作,要时刻察言观色“找”事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殡仪馆岗位奉献青春,为逝者家属提供哀伤辅导,抚平伤痛。他们,就是殡仪馆“冷面热心”的社工劝导员。清明节来临之际,记者前往石桥铺殡仪馆社工站,走进这个既特别又陌生的群体。
一个选择
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
上班时间本来是8点30分,但早上8点,冬青社工站驻石桥铺殡仪馆社工赵冬雪就早早来到了办公室。“我习惯早点来。遗体火化时间集中在清晨六七点左右,那时的家属相对较多,去早点,可以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经过火化间时,一中年男士正抱着他母亲的遗像等待骨灰,其一脸泪痕,仍在不停地抽泣。“不做点什么?”记者疑惑。赵冬雪表示,对方此时伤心不已,若外人突然介入,或许会让对方情绪失控,甚至引来恨意,“相对来说,那时有家人的陪伴,效果会更好。”
一次经历
突发情况让她手足无措
回到办公室已是10点左右,赵冬雪开始处理各类文件,“最近正忙着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整理出来”。一旁,她的同事喻奇艳正在向电脑里录入材料。在她的记忆中,一次突发情况让她深感自己缺乏的知识太多。
今年1月9日,一位因病去世的八旬老爷爷即将火化,老人的小女儿伤心欲绝。就在火化机器启动那一刻,她突然晕倒在地……“我工作一年多,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当时看傻了,站在一边不知道怎么帮忙。”喻奇艳说,事后回想,她发觉仅有社工的专业知识并不够,必须恶补一些急救知识,“以后再遇到这类突发情况,不会手足无措”。
一份安慰
组织逝者家属活动促姻缘
在接触逝者家属,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提供帮助的过程中,赵冬雪和喻奇艳也曾收获温暖。2013年,社工站开展了丧亲互助小组活动,即把失去亲人的家属组织到一起,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家属吐露心声,互相交流,达到哀伤互助、走出悲伤的目的。
“我们的活动也促成了一段姻缘。”赵冬雪说,当时有一位老人前来咨询该活动,她的儿媳妇30来岁就去世了,儿子很久都走不出悲伤。在了解详细过程后,这位母亲鼓动儿子参与活动,没想到在聚会期间,她的儿子与另一位失去丈夫的女性结识,两人后来走到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
幕后
生活中,他们也有色彩
在殡仪馆上班,所见所闻都是悲伤的,但他们的生活并非都是黑白。喻奇艳说,在殡仪馆她总穿深色系衣服,才显得更沉着、严肃,“也是对逝者家属的尊重”。“周末和朋友聚会,我会穿亮色衣服,让自己心情也美美的。”喻奇艳说,她平时还喜欢唱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KTV唱一唱。赵冬雪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每天回到家,看到自己2岁的儿子,她的笑脸就舒展开来。“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不能把忧伤的情绪带回家。”赵冬雪笑着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