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2)

2015-04-01 09:26   《中国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基础上,及时调整和确立了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针、新举措,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入“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三:全面依法治国

对政府部门来说,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味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意味着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说话办事。

回应新需求:首先要解决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立法缺位问题。因为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这个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必须加快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上下共同努力,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也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其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的道德引领作用。毫无疑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独特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我国扎根之时,也是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提升、法治文化形成之日。第三要身体力行地做好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扎根基层、联系群众、宣传倡导的优势,在开展专业服务过程中,宣传、解释好党和政府的法规政策,引导服务对象遵纪守法,落实和完善好各项保障民生与社会治理方面法规政策,推动解决法规政策实施中“最后一公里”问题。

适应新常态四:全面从严治党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在不断分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差别不断扩大,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人员流动更加频繁,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

回应新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发扬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强大政治优势,发挥遍布城乡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强大组织优势外,就是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的融合优势,增进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相互融合,协调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各方面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回望过去,是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把握新形势,适应这种“新常态”,才能更好地回应新需求,进而扎实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新发展。

(文章节选自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在“全国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标准化”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