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栉风沐雨,十年阔步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贵州考察调研,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殷切希望,贵州上下受到极大鼓舞和激励。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工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凝聚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战贫战疫战灾。新时代十年,贵州省社会工作事业迸发蓬勃生机,服务阵地快速建立,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8月,全省社会工作已建成市级指导中心8个、县级总站6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685个,培育发展社工组织200余家,社工人才总量突破6万人,持证社工3660人。
闻令而动 深度参与全省重大战略发展
【2018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76岁老人陈粉兰跟随儿子从山里搬迁到以朵街道住武社区安置点,开始新生活。面对陌生的社区环境,她很少出门,顶多在家里的阳台上晒晒太阳。2020年7月,在上门宣传的社工的鼓励下,陈粉兰尝试参加了社工站举办的“双龄学院”。在社工的帮助下,学写自己的名字,这是她人生第一次用笔临摹,激动地拉着社工给她拍照留念。面对镜头,老人陈粉兰举起自己写的名字,开心地笑了.....类似的“第一次”,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工站内,几乎每天都会上演:搬迁老人第一次认字、运笔、用手机发朋友圈,孩子第一次下围棋、吹口琴、认别高楼里的“安全隐患”,退役老兵第一次上台演讲,讲述当年部队里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以超常规举措实施了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大迁徙”。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人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
社会工作是贵州脱贫攻坚重要参与力量。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全面启动实施“社工黔行”行动,各级社会工作者尽锐出战,在66个贫困县开展贫困救助帮扶、脱贫能力建设,促进搬迁融合、关爱留守儿童和其他特殊困难人群等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率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街道社工站全覆盖。脱贫是攻坚战,稳脱贫是持久战。搬迁入住只是第一步,后续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2013年贵州就首次提出“逐步推进全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建设”。2019年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明确将社会工作作为“五个体系”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社工站建设列为基层治理体系重点工作。2020年初,省民政厅统筹1600万元,在全省6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设街道全面建立了社工站,成为全国最早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街设立社工站的省份。社工站按照省委书记谌贻琴“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指示要求,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服务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促进搬迁群众实现从“身安”到“心安”的双重转变。
积极参与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的重要指示。哪里有需要,社会工作就开展到哪里。贵州社会工作者依令而谋、听令而行,以高度的责任担当、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优良的纪律作风,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省民政厅发出全省民政系统第一份动员令——《关于打赢疫情防控战致全省社会工作者的倡议》并发布《贵州省疫情防控社会工作实务指引手册》,在第一时间开通“社会工作心理调适24小时服务热线”,全省数千名社会工作者投身基层参与防控工作,与其他逆行者一道共同筑牢社会心理安全防线。
规划引领 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从《关于做好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2〕1号)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从《贵州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到《贵州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社会工作先后被纳入中长期青年发展、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全省发展规划。到2025年,贵州将建成100个社工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社工人才总量突破10万人,重点人才实现翻倍,1509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全部建立。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贵州为社会工作确立了更远大的目标、提供了更坚定的保障、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凝聚了更强大的动力。
新时代十年,贵州社会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创新完善机制体制。2019年,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从人事处分离出来,获批成立“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促进处”;省社会工作人才登记服务中心更名为“贵州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增设两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编制,扩展工作职责;贵阳、铜仁、六盘水、黔东南、遵义、毕节、黔西南等地先后相应成立了社会工作职能机构,至此,全省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呈现新局。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省民政厅主动作为,牵头与省委组织部等16家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新时代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立柱架梁,注入新动力。全省上下擂起战鼓、吹响号角、乘势而上,合力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贵阳市与黔东南州社会工作列入地区“十四五”规划,毕节市社会工作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要点并落实市县财政预算,黔南州党委政府出台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实施意见。
倾力培养 精心构筑人才发展新优势
新时代十年,贵州社会工作从以民政部门为主的传统工作格局,逐步扩展到教育、公安、司法、卫生健康、退役军人、应急、信访、工青团妇等多部门联动推进,社工人才发展环境总体趋好。禁毒康复、基层工会、青少年事务等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以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文件相继出台。贵阳、遵义等地整合人才资源力量,陆续创建立了医务、禁毒康复、社区矫正等特色社工站。毕节市、黔西南州探索“检察+社工”新型工作模式,协助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社会调查、行为矫治等工作,推动司法帮教与社工服务有效联动。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是贵州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2年8月5日,安置点社工站里,“90后”驻站社工陶秉莉,正在同事们的带领下忙碌地准备着留守儿童小组用品。今年7月,陶秉莉从安顺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经过岗前培训成为一名驻站社工。她想趁着年轻,努力工作、积累经验,盼望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督导。与陶秉莉有着一样专业背景的、还有黔东南州凯里市白果井街道社工站的李海霞,2000年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站点工作至今。她开心地说,自己本身就是当地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比较了解搬迁群众的心情和想法,非常愿意帮助街坊邻里融入新环境。贵州基层还有许多像陶秉莉、李海霞这样怀揣青春梦想、有着奋斗目标的年轻人,他们正发挥专业所长,努力帮助城镇乡村、老旧社区悄悄改变....】
社工岗位加快开发。新时代十年,全省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社工岗位212个,其中省社工中心设置5名社工专技岗,现有全国高级社工师(待评)1名、社会工作师3名、助理社会工作师1名在编在岗,且4名硕士、1名本科;2021年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通过面向社会招考,落实了专设的两名社工岗。省总工会按照乡镇(街道、社区)和开发区(工业区)的职工人数(或基层工会组织数量)开发设置基层专职工会社工岗位。2016年省妇联成立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发设置专职妇女社工岗位。省退役军人厅所属医院、省卫生健康委所属干部培训中心及医院等也开发设置了相应的社工岗位。今年6月,贵州省把挖掘基层社会工作列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头条举措。随着社工站扩建、社工机构发展和社工岗位需求,全省直接解决1125个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800余个就业创业岗位,为贵州省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会。
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新时代十年,贵州社工人才队伍发展大踏步前进。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4所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其中五所院校分别评为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全省累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4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引进、培养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博士60名、硕士600名。贵州民族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下设“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等三大学科方向。贵州大学社会工作课程在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社会工作首次进入省委党校主体班教学课堂。十年来,全省累计持证人数增涨3363人,社会工作领域社会组织从“零”发展到202家,新增一名“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和两名全国高级社工师,两名社会工作师成功入选全国禁毒社会工作师资库。2020年起,参加全国社工考试人数逐年呈现倍增状态,2022年全省成功报考全国社工考试人数首次破万,实现历史性跃升。
激励措施不断出台。新时代十年,贵州一直重视并尊崇人才,为激励、培养和使用人才相继印发《贵州省提升人才资源数量质量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贵州省社会工作者薪酬体系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全省社会工作职业待遇落地落实。截止2021年底,省级民政系统共23人持全国社工证(其中:初级4人、中级18人、高级1人待评),其中在事业单位的18名持证人员全部落实相应待遇。贵阳、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村(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基层司法工作者等通过全国社工考试成为持证社工,落实等级奖励制度。毕节市6名基层同志被推荐参评全市首批社会工作拔尖人才。
基层榜样层出不穷。新时代十年,凝聚榜样力量,弘扬时代精神,黔中大地涌现出一批全国社会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同步建立社会工作相关评选机制,每三年面向基层开展一次优秀服务机构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15名基层社会工作者和10家社会组织分别荣获贵州省“最美社工”“最佳社工机构”荣誉称号。
砥砺深耕 不断夯实基层服务专业能力
新时代十年,贵州社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效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步带动当地社会工作走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共同擘画多彩贵州发展蓝图。
【在黔西南州安龙县五福街道社工站里,摆放着辖区老人们用竹条编制的水果篮、收纳筐、花篮等一件件美观又实用的竹编手工品,这是搬迁老人在社工站里学习的成果。编竹是当地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手工技术,深受老人们喜爱,社工在社区里邀请到一位从事40多年竹编工作的老匠人,专门请他在社工站“银龄课堂”开设竹编技能学习小组。一次,在展示这些竹编工艺品、日用品时,无意间卖了800多元钱,这可把大伙高兴坏了。学习小组里的赵国祥老人高兴地说,原来只是单纯喜欢,只为打法时间,没想到还能增加收入,突然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事,学习就更有动力、兴趣也就更浓了,老人之间也更加亲密、热闹起来。现在,大家正与驻站社工商量,学着多编些更好看的花式,请社工们帮忙通过网络和集市来扩大销量】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步履铿锵。牵头印发《关于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高质量发展 畅通参与乡村振兴途径的意见》,组织引导社会工作者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共同坚守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十年来,贵州“社工黔行”品牌深入民心。通过东西部协作,先后与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重庆等省市建立协作关系,结下深厚友谊;通过“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等跨地区项目,在66个贫困县和2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面展开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推动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扶智脱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群众满意度达95.3%,有效创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蹄疾步稳、有序建站。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社会工作与全国共同迈入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快车道。“十四五”时期,全省紧扣“社工站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全面推动社会工作建立“一市(州)一指导中心、一县(区)一总站、一乡镇(街道)一社工站,有条件的村(社区)延伸社工室”四级服务体系。省民政厅先后5次召开工作调度会,统一思想、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持续优化建站规划布局,逐一解决政策、资金、人员、阵地等难题。截止今年8月,全省20个县(区)已实现社工站全覆盖,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245个社工站、165个社工室。快马加鞭,积厚成势,一条符合省情民意,不同于东部,有别西部其他省份的建站路径正在贵州形成。
加强学习,锤炼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着眼培养实务型、研究型、管理型社工人才。每年,民政、司法、工会、团委、残联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备考复习、知识更新等学习教育,帮助行业系统基层社工成长。培训形式从单一的线下集中学习方式,发展丰富为专题讲座、在线课程、主题沙龙等多元教学模式。2021年成功举办全省首届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大赛,发掘选拔社工专业人才,提升全省社会工作者职业荣誉。
考核能力,持证上岗。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全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建设标准、服务指南及职业资格等级认定体系。创新推动社会救助、儿童关爱、养老服务和社工督导四个社会工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建立。制定“必学清单”、编制培训资料,设置驻站门槛,强化岗前学习和考试上岗等要求。
闭环监管,评估问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民政厅所有启动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严格执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要求,合理制定预期目标和评估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优。运用大数据优势,依托贵州省集约化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者和社工服务站点信息化管理。
十年奋进,初心不改,笃行不怠,成绩显赫,充分彰显贵州社会工作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崇高的使命追求。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再添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工作者秉持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奋力谱写推动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华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