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宁市到江平小学,300多公里的路程,叶晓萍的心跟着颠簸起伏的山路而忐忑不安。进村后,一大片开得正好的格桑花映入眼帘,后面就是江平小学的大门和躲在门后面好奇张望的孩子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西南部的江平村江平小学有199名留守儿童,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多数孩子的父母只在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家。
2015年,叶晓萍所在的广西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江平小学作为“三区”社会工作支持计划的实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用生命影响生命
初到江平小学的第一个月,一切都让叶晓萍觉得“晕头转向”。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起眼的角落塞满垃圾,了解之后才知道是值日的同学“偷懒”倒进去的;班干部帮老师发教具时,其他同学开始聊天、丢纸条,老师要求“安静”后,同学们才慌张地从地上捡回自己的书本。“每天似乎有一百个声音在我耳边回荡,不是书丢了,就是橡皮不见了。”叶晓萍有些无奈地说:“每天,学校社工站都像‘战场’一样,我和同工要花两个小时才能打扫干净,偶尔还会在书架下发现一堆‘蚂蚁’,一看原来是孩子们乱扔的面包屑。”
如何改善孩子们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叶晓萍决定先培育一批志愿者,带动更多孩子学会讲文明爱卫生。说干就干,第二天,她就在教学楼张贴了志愿者招募海报,很多人来报名表示要“学雷锋”。
“我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尽己所能,与人为善;不计报酬,帮助他人……”念完志愿者誓词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叶晓萍组织了第一期培训活动,介绍了宣传小组、图书管理小组、值班小组的具体工作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登记管理方法等内容。
一段时间后,学校社工站也开始出现了喜人变化。孩子们懂得借书要登记,玩过的玩具会放回原位,说话使用礼貌用语……由于报名做社工站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叶晓萍还把志愿者服务推广到全校,培育了校园志愿者团队。
社工信箱陪伴成长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日常生活里缺少表达爱的对象,社工站门上挂着的信箱就成了一个装满爱的盒子。在这里,疑惑与期待、焦虑与快乐、鼓励与呵护都能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纳、认识和肯定自己。
信里有诉说青春期苦恼的,主要是关于男女生交往以及发育特点的提问。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身体和外貌的变化,开始担心身体是否发育正常,也好奇异性同伴的不同之处……于是,叶晓萍带领这些有着青春期困惑的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
在针对高年级男生的“青春密语”小组活动中,叶晓萍讲解生理卫生知识时,听到小组成员们在不停地窃窃私语,有惊讶、有不解,也有好奇。叶晓萍鼓励组员们摈弃害羞与胆怯,写下“困惑清单”,再一起进行解答。同时,她还针对学校高年级女生开展了“花季青春”小组工作,帮助她们掌握青春期知识,接受自己身体的改变。听着叶晓萍幽默诙谐地讲述着生理知识,简单易懂又形象生动,女孩们时而羞涩低头,时而开怀大笑。
之前每次进行社会工作服务分组的时候,男女组员都是吵着闹着要与同性别的组员分在一组,在校园内也不时上演着“三八线”的闹剧,一过线就可以从个人的“战争”演变为“性别大战”。自从开展关于青春期和异性交往的小组活动后,叶晓萍发现孩子们都能正视自己,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和谐友好的氛围渐浓。
如今,几度格桑花开,孩子们心里也开出了幸福的花,看着他们一天天积极的变化,叶晓萍那颗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张 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