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是如何做的

谭建光 2020-08-26 09:57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为构建社会共融的安置帮教体系,提高安置帮教人员的社会接纳程度,广东省广州市司法局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求,委托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智”)承接安置帮教试点工作,探索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提供安置帮教服务,温暖一个人,安稳了一座城。

为构建社会共融的安置帮教体系,提高安置帮教人员的社会接纳程度,广东省广州市司法局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求,委托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智”)承接安置帮教试点工作,探索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提供安置帮教服务,温暖一个人,安稳了一座城。

党政统筹,构建社会合作系统

2018年,广州市按照“党建引领、社会安置”的思路,以司法局为行政指导部门,以启智为专业承接机构,汇聚党政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逐步构建起“341”社会安置合作体系。

“3”是指党政统筹+社团运作+社区支持市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引进社会力量开展安置帮教,不断争取社区、农村支持做好安置人员的生活稳定工作。该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重要作用,激发了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保证了社区协同、基层稳定。

“4”是指社工+志愿者+专家学者+爱心企业家通力合作。启智社会工作者运用赋权、增能、优势视角、平等发展等理念,在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沟通交流、接返服务、就业推荐、岗位安置等服务时,从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的角度出发,鼓励安置对象重新看待社会资源和自身条件,逐步融入正常的工作生活。启智志愿者则主动与安置对象交流、交心、交朋友,帮助他们消除回归社会的心理隔阂,让安置人员尽快走向正常人生。启智专家学者来自法律、心理、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安置人员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能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为安置帮教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启智爱心企业家一方面在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培训、就业督导等方面助力,另一方面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帮助安置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1”是刑满释放的安置帮教人员。启智服务模式的特点是发现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引导其重新以正常人的思维进行选择,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生活。这样,既不进行诸多排斥和限制,也不过分突出标签和建立特殊保护,而是设置正常的服务方式,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适应生活。

了解需求,建立多重支持体系

为了深入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广州市司法局、启智联合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开展了“刑满释放之前-回归社会初期-安置就业过程-帮教工作过程”等环节的追踪研究,据此发现服刑人员的动态需求,如临近刑满释放时情绪疏导需求、刑满释放初期的生活适应需求等。接下来,启智社会工作者会根据安置帮教人员复杂多样的需求,从“阳光保护伞、阳光引路人、阳光好伙伴”多重系统予以支持和满足。

在回归社会的过渡期,刑满释放人员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如果缺少社会帮助和照顾就有可能失去回归社会的信心,再次堕入犯罪深渊。“阳光保护伞”就是为防止刑满释放人员流离失所、再次犯罪而特设的支持机制。如“安置基地”,专门为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人员提供生活食宿、教育培训、临时性救助、公益岗位安置等;启智与街道、社区合作建立的“安置空间”,设置了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为生活和就业困难的对象提供机会;公益组织中探索设立的“安置小屋”,为有困难的安置人员提供参与社团服务、学习接触社会的各种机会。

“阳光引路人”是一批优秀的党员、团员、志愿者、专家学者,专门为安置帮教人员提供培训和引导。一方面,“阳光引路人”会根据每个刑满释放人员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正确看待社区邻里、家庭成员和企业同事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感染他人;另一方面,“阳光引路人”还会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收集整理各种资讯,为安置帮教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放平心态,欣然接纳社会的各种变化。目前,启智为每个安置帮教对象都配备了“阳光引路人”,帮助他们走向新生活。

“阳光好伙伴”是采取朋辈关怀、情景关怀的方式,为安置帮教对象介绍好朋友、好兄妹、好伙伴。这些“阳光好伙伴”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教,而是在一起工作、一起活动的时候帮助和影响安置帮教对象。特别是启智创办的“昕阳光”连锁水果店,作为支持安置帮教人员创业就业的创新实践,让安置帮教对象在友善和睦的“小圈子”中工作、生活,逐渐培养正常生活和发展的能力。

拓展延伸,织就关怀服务网络

为加强对刑释人员的衔接帮教,确保安置帮教工作做实、做细,广州市司法局推动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三个延伸”(向前、向后、向外)。启智发挥链接资源的专业优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

向前延伸

2018年,广州市、区司法局与监狱系统建立“帮教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启智积极配合,安排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骨干进入监狱,与服刑人员和即将刑满释放人员沟通交流。一方面,了解他们重新生活的需求以及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心理担忧,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向帮教对象传播社会的关怀和社会的要求,鼓励他们早日改造出狱。

向后延伸

安置帮教人员重新踏上社会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检验服务效果的开始。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骨干会联系街道办、居委会,从现有安置帮教网络获得信息资料,积极跟踪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提供专业服务与帮助。如了解到一些安置对象不适应工作岗位,思想情绪波动大,社会工作者就运用个案工作法,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想法后,给安置对象、企业、社区三方提出协调改进的建议。

向外延伸

在各级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广州市加大“社会帮、公益帮、公众帮”的作用,通过聚合启智志愿服务总队、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街道商会以及其他行业协会、兴趣团体、志愿组织的力量,构建起体制外安置帮教工作的“第二网络”,以非正式、灵活性、人性化、创新性的帮教方式,提高工作成效。

从对服刑人员和临近刑满释放人员的调查情况看,“家人看不惯、邻里看不起、社区看不顺”是他们最为担忧和烦恼的问题,也是行政力量无法企及的领域。启智配合广州市司法局,在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同时,发挥10万名启智志愿者以及社会网络的功能,进行宣传推广,改变固有观念,加大家庭、邻里、社区对安置帮教对象的接纳程度和引导力度。特别是针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的“6个月敏感期”,灵活进行走访活动和团聚活动,加快社区对安置帮教人员的理解和接纳。这些配合“三个延伸”的服务,不仅解决了对象的具体问题,而且营造了社会关怀和支持的氛围,为安置帮教对象编织出一张全社会关怀的暖心网络。

与家人邻里一同登山、游园,与志愿者一起做好事,与自己的“人生导师”同学习、同劳动……有了社会力量的软性帮扶,安置帮教对象的美好人生正在重启。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