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长春共青团在行动
2016年11月,吉林省长春团市委通过政府招投标方式启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向三家本土社工机构购买了22个社工岗位,其中17人为一线社工,面向全市青少年及有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困境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长春团市委向省级财政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市财政匹配等资金100万元,总计投入180万元,采取购买“岗位+服务”的方式运行本项目。此举标志着长春市首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正式组建。
搭建“团市委+促进中心+社工机构+一线社工”的层级体系。长春团市委负责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项目的总体设计、工作部署、协调资源;从深圳引进了3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建促进中心,负责项目的业务统筹与指导工作;社工机构负责督导与人员管理;一线社工负责面向青少年开展专业化社工服务。同时,项目在试点过程中建立了以团市委管理调度会、项目组办公例会、项目组督导办公例会、机构项目组办公例会构成的四级办公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制度加强了项目组的协调合作,各项沟通决策更加规范化。
打造“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团干部由项目试点的基层共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担任,负责事务协调、资源整合、统筹专职社工、志愿者的衔接和联系。专职社工负责运用专业方法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为辖区内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志愿者主要来自社区自有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居民、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群体等。目前项目累计常态化对接26支志愿者团队、35个青年社团组织、34个社区服务阵地、40个辖区共建单位,“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为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奠定了人才资源基础。
建立区域内社工联动机制。按行政区域划分,17名社工组成5个联动小组,在开展服务时互相协作支持。个案由每名社工单独开展,社区网格员或区域内社工陪同;小组活动由区域联动人员共同开展,同时建立“区域协作联动”分享的工作机制。联动小组一年来累计联动300余次,弥补了项目开展初期人手不足的短板,分享机制提升了服务成效。
形成长春市青少年事务社工标准化服务体系。项目试点一年多来,相继发布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执行手册(机构版)》、《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执行手册(社工版)》、《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制度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实务操作手册》等项目执行标准,在项目运作的人事、行政、财务、实务操作等方面都进行规范,为长春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以“双领”为指导,深入推进“服务教育1+1”模式。在项目开展中,长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始终坚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思路;采用“服务教育1+1”的服务模式,即“青少年社工服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社工服务包括青少年个案服务、青少年小组服务和社区服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设置一堂生动的必修课、讲述一个正能量案例、推荐一组爱国教育公众号、开展一系列思想教育实践。
启动配套子项目,实现服务项目化。2018年,长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在大项目中启动了“ ‘安’博士,‘全’知道”青少年安全教育服务项目、“Yes , I can ”困境青少年抗逆力提升项目、环保小达人—青少年环保教育服务项目、“小牛顿科学启蒙”——青少年科学教育服务项目、助力飞翔——青少年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服务项目、“隐形的翅膀”青少年多元智能发展项目等个配套服务子项目,深入推进专业化发展。
项目试点一年多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累计个案建档365个,个案服务219人;同时社会工作者根据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定向开发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生命教育、亲子管理4类专项品牌小组服务,安排督导组全程督导支持,一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小组活动320节次,服务青少年4000余人次。
2017年,该项目被长春市民政局和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评选为近十年来“促进长春市社会工作发展十件大事”之一;团省委也把该项目评为团省委工作创新奖。
(此文曾刊于《中国社会工作》杂志2018年4月上 作者:于锡锰 徐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