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帮扶困境未成年人 亟盼留住更多社工

2017-09-04 09:45   湖北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目前,湖北全省参与青少年事务的社工组织由20多家发展到近百家。但数据显示,湖北省2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专职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社工仅400余人,相当于每3万青少年中才有1个从业人员。在上海,青少年数与社工数比例为150:1,广东省的这一比例为300:1,远远高于湖北。

150万元资金,73个项目争抢。

上周,湖北省关爱困境未成年人“希望伴飞”计划项目大赛,经初赛、复赛、终审答辩等多环节,最终45个获奖项目分获1万至7万元资金扶持。

困境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需要精准化、专业化的关爱帮扶。青少年事务社工作用巨大。

但是,扶持资金有限,靠情怀能走多远?

多个好项目被“割爱”

“这些项目都非常好,我一个都舍不得。”“这些孩子拉一把就能成才。”“确实是针对社会‘痛点’、对症下药的好项目。”大赛淘汰环节,多位评委发出这样的感慨。

最终,28个项目被“割爱”。淘汰项目中,不乏关爱事实孤儿,服刑、吸毒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好项目。“没办法,资金有限。25个入围的三等奖项目,每个只能扶持1万至3万元,一个专职社工都养不起,只能保障最低活动成本。”参与大赛组织工作的社工陈琼坦言,钱虽少,但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从事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希望。

获一等奖的武汉市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2013年成立,拥有100多“铁粉”志愿者,仅2名社工,今年却要在省内举办儿童防侵活动30场。该中心干事、23岁的陈小燕表示,对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设置与开发、项目经费与薪酬保障、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等配套政策还不完善,亟待提升职业获得感。

凭公益情怀而坚持

当社工10年,因痴情青少年项目,武汉市融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曾小艳曾走过一段“弯路”。“我曾是小学老师,内心始终有一份教育情结,想多为青少年做点事。成立社工机构后,我只接青少年社工项目,结果入不敷出,机构差点倒闭。”曾小艳坦言,青少年社工项目很难承接到政府扶持资金。去年,中心做的武汉市脑瘫儿童社会融合支持项目,团省委支持了4万元,但最终费用超过8万元,“参与项目的很多专家大咖都是义务劳动,我真的很感动。”

如今,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曾小艳也积极承接社区、残联、民政的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采取购买社工岗位的方式进行,一个岗位一年7万元。

和曾小艳一样,很多社工组织靠情怀、公益心坚持服务青少年。

恩施市义工协会关爱困境儿童项目5年获团省委扶持资金18万元,支出款却达200多万元。“我们主要通过网络、慈善晚会等方式筹集爱心款,用于贫困儿童资助、项目活动举办等。”协会副会长汪娜说。

莫让社工人才“东南飞”

目前,湖北全省参与青少年事务的社工组织由20多家发展到近百家。但数据显示,湖北省2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专职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社工仅400余人,相当于每3万青少年中才有1个从业人员。在上海,青少年数与社工数比例为150:1,广东省的这一比例为300:1,远远高于湖北。

其实,湖北省并不缺社工人才。近年,湖北陆续有近20所高校设置了社工专业,每年毕业的专业人才2000多人。“走得多,留得少。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换职业,或者‘孔雀东南飞’,湖北社工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青少年社工人才。”武汉市首批民办社工机构、武汉博雅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华中师大社会学院副教授万仁德遗憾表示。

按照团中央、省委要求,到2020年湖北省要建成1万人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靠情怀,可以走,但步履蹒跚。要走得稳、走得远,还得靠制度保障。”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慈勤英说。

专家呼吁,政府增加购买社会服务资金,为每个县市区购买一定数量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岗位,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杨伶俐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