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在医务领域的应用研讨会召开

2017-07-20 10:39   厦门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在医务领域的应用:多专业的对话与启示”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场由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主办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精神专科医学界和社工界的专家学者与实践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分享经验、互动交流。

有人说,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将大量失业,而那些能提供有温度服务的行业,将受到热捧,比如社工志愿者和能让人精神和心灵得到更多慰藉的“关爱医生”。那么,这两类人相遇,在互动交流中又能碰撞出怎样绚丽的火花?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在医务领域的应用:多专业的对话与启示”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场由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主办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精神专科医学界和社工界的专家学者与实践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分享经验、互动交流。

“社工想积极融入精神健康领域,但苦于没经验。通过多视角的对话交流,社工们‘脑洞大开’,原来精神健康领域的社工服务可以这么做,而精神专科医生也受到很多启发。”仙岳医院王文强院长表示,此次研讨会加强了精神健康领域多专业的合作,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让精神健康医疗服务更温暖。

厦门精神健康社工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精神和心理健康是全球性发展议题,精神健康事关社会中每个个人和家庭的福祉。近年来,精神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在传统的精神病学和医疗服务中加入社会工作的新要素,是精神健康医疗服务从传统科学范式向科学加人文的全身心健康整体医学范式的转变。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叶少勤在会上表示,专业社会工作已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在医疗机构和社区都有着迫切的要求和拓展的空间,而厦门在这方面积极尝试,走在了全国前列。

仙岳医院王文强院长在会上介绍了该院的做法和经验。早在2013年,仙岳医院就与厦门大学签约,启动精神健康社工服务,2014年双方合作启动“家园情·康乐心”社区精神健康项目,2016年仙岳医院正式成立社工部,同年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签约启动二期合作创新项目,并开展了“元康社”、“元康之家”等社工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在本次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童敏教授作了《社区精神病人的长期陪伴服务:主动式社区治疗与个案管理的比较》专题报告。他提出,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社会角色回归出了问题,强烈的病耻感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社工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角色重建。

仙岳医院和厦门大学的合作模式引起不少与会专家和学员的强烈兴趣,不少人希望厦门大学和仙岳医院联手打造精神健康社工培训基地,推动精神健康社工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精神疾病“同伴支持”实现多赢

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带来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让与会者获益良多。其中,北大六院公共卫生事业部主任、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马宁副教授的“同伴支持”理念格外引人注目。

同伴支持,就是让有相同经历和处境的人互相帮助支持,最早应用于酒依赖人群,在艾滋病、糖尿病防治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重型精神疾病同伴支持最近20年才在发达国家逐步兴起。马宁在美国留学并于2009年将这一理念引入国内。“我更注重社区真实环境里的‘同伴支持’,而不是医院这种特殊环境。”马宁认为,由康复良好的患者担任辅导员来支持其他患者康复,最显著的优势是感同身受。“举个例子,我们总要求病人坚持服药,但患者问,‘你吃过吗?你知道这个药吃了有多难受吗?’医生护士确实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而辅导员和患者有过同样的痛苦经历,包括药物副作用、社会歧视、家人的不理解等,他们更有共同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起到榜样作用,患者更有信心努力康复;而辅导员也找到了自身价值,以前觉得啥都干不了,现在收获了成就感,对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马宁介绍,前期的试点工作和课题研究表明,通过同伴支持,病人的病情稳定性、再住院率、自主服药、家属照料时间等情况均有改善,比对照组的康复情况好。今年,北京朝阳区残联购买了同伴支持服务,在11个街镇全面铺开。

据悉,这几年仙岳医院也在同伴支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帮助康复者实现了自我价值,让更多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同步】

开创院内社工

康复系列新模式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和学员慕名到仙岳医院观摩,探访了仙岳医院社工部、康复科等,对该院在精神健康社工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2016年4月,仙岳医院在福建省开创了院内社工康复系列新模式,成立社工部,主要负责院内全程康复综合服务管理、临床病区康复服务、家院无缝衔接服务及出院回归患者的精神健康综合服务等工作。通过协调多学科人员参与康复服务, 积极构建精神心理障碍对象在治疗与康复方面的支持网络,推动服务对象由住院管理向社区管理的平稳过渡,促进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患者+家属

帮助患者重回社区

仙岳医院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合作开展精神专科医院院内综合康复服务,开创患者小组+家属小组的双重服务模式,根据患者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在病区、康复科和社工部组织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小组服务,如“花开有声·心复健”自我重建小组、“健康养生·身心灵”养生正念小组、“元康互助·识对路”预防复发小组、“元康计划·同路人”朋辈支持小组等,现已累计跟进个案20例,服务近200人。

首次提出“康复文化月”概念,医院联合厦大社会工作团队,在全国助残日之际,推出主题系列活动,从生活技能比拼到才艺技能展示,再到户外公益活动的践行,集中展示了在院休养员和出院康复者们从自我生活照料到个体有意义生活追求的康复历程,服务覆盖800余人次。

开创院内职业康复训练新模式。为更好地促进康复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帮助其掌握职业技能,医院推出洗车场、康复厨房等项目,招募出院康复者及部分在院休养员从事洗车工、厨师和厨工等职业训练岗位,并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

注重人才培养,医院组织社工团体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并邀请知名专家来厦讲座,不断提升社工康复理念。组建了康复志愿服务队,建档志愿者9人,其中康复者8人、家属1人,志愿服务内容包括院内导诊服务、大型活动现场助理和户外公益康乐行等。同时成立微信资源共享群,不定期共享康复资讯。

多学科协同

提供全程综合服务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仙岳医院精神健康社工服务已具备了以下几个特色:

多学科。组建了由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公共卫生管理师、睡眠科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在个案的甄选、活动的开展中共同参与、集体讨论。

全程康复。根据个体康复情况制定3-6个月全程的“院内康复——离院准备——家庭康复”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包括病区+康复科的综合、药物+护理的综合、个案+小组+大型活动、患者和家属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康复+就业的综合等。(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李灿瑜)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