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社工组织如何抵御“市场寒流”?

2016-12-23 10:56   南方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日前,三水区社会工作代表团赴深圳盐田交流学习,实地考察了盐田区阳光家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盐田区社会工作协会和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三个具有发展代表性的机构。“三水的社工组织要充分利用孵化平台提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张佳妮在赴深圳学习之后最大的感悟。

原题:三水社工组织如何抵御“市场寒流”?  

“三水的社工组织要充分利用孵化平台提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张佳妮在赴深圳学习之后最大的感悟。

日前,三水区社会工作代表团赴深圳盐田交流学习,实地考察了盐田区阳光家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盐田区社会工作协会和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三个具有发展代表性的机构。从社工机构自身的发展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以及打造社会组织人才“蓄水池”等多个方面,深圳盐田区的社会治理都走在前列,这也为三水社工机构的发展树立标杆,从中看到三水社工机构的发展的不足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2月初,三水区区长胡学骏一行到区民政局调研,统计三水累计登记社会组织582个,实现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约9个,完成省、市指标要求。但是如何能够让三水的这些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高速发展下三水的民生需求,是三水区社会工作代表团此次赴深圳学习的深意所在。

社会组织发展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前往深圳学习的三水区社会工作代表团共有27人,除去三水区民政局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外,团队大多数成员是来自一线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员。

三水社会机构学习进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整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更多的来自自身的不断提升和进取。

数据显示,截至12月份,三水累计登记社会组织582个,而2013年9月,这个数字是241个。2011年,广东省兴起的新一轮社会管理创新热潮让政府主动放权给社会,重塑社会自治能力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作为承接政府管理外延职能的社会组织,成为政府鼓励发展的对象。

这些社会组织覆盖三水区公益慈善、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文体教育、科技推广、城乡社区建设等众多领域。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带来的是社会服务领域的精细化运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社会组织要健康发展下去,必须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像社工机构这种社会服务机构,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慈善组织,而是要寻求项目,通过项目微薄的盈利来维持机构的运转。”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与南海相比,三水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小,虽然每年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都投入民生领域,但是整体用于购买社会服务组织的资金仍然非常有限。

三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曾坦言,三水区现阶段与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经过其调研梳理分析,三水大多数组织规模小,日常多是依靠行政单位管理和开展活动,没有注意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导致社会综合竞争力较低,政府对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力度不够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和职能转移起步慢,缺乏扶持政策。

“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在起步发展阶段,很难开展大型的项目,且其自身创新项目能力有限。”西南街道办社工局一名负责人说,如今,可供选择的社工项目不多,这也导致政府开展相关购买服务,难以找到合适的采购对象。

问题的另一端则是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开始显现,在政府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抢食”行为,这也让社会组织对政府支持力度存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工机构负责人说,除去春晖等几家大型的机构能够良好运行外,离开政府项目,规模小的社工机构将难以为继。“这就导致很多社工机构招不到专业的社工人才,导致机构发展越发狭隘。”一名已经离开社工领域的工作人员坦言。

“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有限的情形下,要么前往更有市场的区域拓展,要么只能在亏损中艰难维持。”一名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她已感受到这股“市场的寒流”。

协会平台助力社工机构“自身造血”

“社工机构发展艰难是普遍的事实,这从我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就知道。”张佳妮直言,三水的社工机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之初就有媒体观察质疑这些社工机构能否发展壮大,不过在认识到发展艰难之后,他们找到突围的路径。

张佳妮认为,从短期而言,政府不能对社会组织“断奶”,仍应该对其进行扶持,而就长期而言,社会组织应该积极转型,承接更多社会项目,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市场化手段获取生存空间。

如何能让社会组织增强自身能力?张佳妮认为,通过协会穿针引线,发挥搭建学习桥梁的作用,加强社会机构之间的学习提升和抱团发展。

事实上,这也是她作为协会秘书长所一直致力的事情。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2014年底,去年12月底,三水正式召开社会工作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审议通过协会相关制度以及章程,三水区电大副校长杨道应当选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这标志着三水正式搭建起覆盖全区的社会工作互助平台。

在近一年的运营中,协会充分利用社会工作的专家、专职社会工作者、社会服务机构等资源,搭建起一个在社会工作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谋发展的专业平台。

与这些前往深圳学习盐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一样,三水区社工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组织自身的架构问题,“为此,我们之前就专门聘请老师进行实地指导,开展社会组织如何规范运作、项目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知识的讲座。”张佳妮表示。

与此同时,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对各个社会组织的公益资源进行合理高效配置,引导社会组织之间开展公益项目合作,从而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口碑。

“更重要是的对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训教育。”张佳妮认为,社工机构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社工人员的服务上,因此,加强对社工人才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三水区社会工作协会进行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训已达250人次。

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协会将围绕搭建平台、培训教育、社会宣传以及实践调研等方面设计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该协会将以孵化基地为平台、以服务为抓手、以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人员为主要对象,面向全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

“我们以前会讨论要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社工机构自己也在想办法,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现在通过协会这个平台,可以非常切合实际地解决社工机构成长的烦恼。”张佳妮直言。

他山之石

深圳盐田利用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

11月11日,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上,深圳市盐田区报送的“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从全国近百个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十佳案例。

近年来,盐田社会建设屡出经验成果,此次获奖是对盐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又一次充分肯定,标志着社会组织规范发展闯出一条独特的盐田路径。这也是三水区社会工作代表团前往深圳取经的目的所在。

重点孵化建设全市首个社会组织服务园

为提升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能力,早在2012年,盐田在深圳各区中率先建设社会组织服务园,采取“本土+引进”“园内+园外”共同孵化模式,形成了由区社会组织服务园,工青妇社会组织加速器,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站构成的多元化“孵化网络”,引进了市慈善会、市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基金会等24家支持型社会组织,先后共有15家社会组织获得入园孵化资格,分布在生态环保、特殊儿童康复、社区基金会等盐田区社会发展亟需的领域。在服务方式上,盐田依托社会组织信息平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入园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展示交流、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服务。

搭建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

为扩大辖区社会组织在居民中的知晓度以及对社会建设参与面,盐田区多维度搭建平台,为社会组织展现自我、加快成长、服务居民创造机会。一是资金上的扶持。二是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在全区18个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组织运营,为社区居民提供7大类30多种服务。三是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根据居民需求,向社会组织购买了禁毒、信访、社区矫正、婚姻家庭、医患援助等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四是举办社会组织活动周。2013年在全市率先探索举办社会组织活动周,每两年举办一次。

留住人才高标准打造社会组织人才“蓄水池”

发展经济需要人才,推进社会建设同样需要人才支撑。盐田区充分用政策、用感情留人才,打造盐田区社会工作人才“蓄水池”。盐田区将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纳入辖区“十大人才工程”,以盐田区社会工作协会为枢纽,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建设。继2007年被纳入“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后,2016年,盐田区创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试验区”。据悉,盐田区依托辖区良好的社会工作基础,年内将制定出台一批指导性、操作性、专业性强的社会工作服务分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引盐田社工为居民提供贴切合适的服务,为全国社工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有益经验。(蔡捷 赵进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