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走本土特色的社工路

2016-09-12 09:28   青海新闻网讯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扶贫济困方面,协会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找出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重要性,才能使扶贫济困工作具有针对性,更能保持主动脱贫的持续性。

原标题: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走本土特色的社工路 来源: 西海都市报    作者: 贾雪琦      

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自成立以来,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人畜饮水、助医治病、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绿色扶贫、抗震救灾等50多个民生公益项目,使10多万名群众得到社会援助。多年间,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走出了一条青海本土特色的社会服务工作之路。

2004年6月,省民政厅立足省情,全力争取国家级社会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成立了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到现在已走过了十二个春秋。多年来,省社会工作协会秉承“以人为本、发展公益、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办会宗旨,不断积极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本土特色的情系民生不动摇,勇于奉献不求索取的“雪中送炭”式社会服务工作之路。

办会最初的困难时期,省社会工作协会将勇于奉献、情系民生、求真务实的民政精神与作风带到协会。在这个崭新的工作领域中,没有因为行业新、底子薄、资源少而裹足不前,也没有盲目地效仿和照搬发达地区和国外社会工作发展模式。而是一边深入社会一线基层,调查研究,一边广交各界朋友,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对于群众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省社会工作协会充分调研论证,形成操作性极强的项目蓝本,力争各级政府部门、有实力的慈善公益组织的关注和理解,取得最终的实际支持和援助。通过艰辛的工作,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政府部门、社会公益机构的信任,得到了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

多年来,协会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助医治病、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支教助学、绿色扶贫、抗震救灾等50多个民生公益项目,使10多万名群众得到社会援助。并在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

我省率先启动全国的疝气治疗项目,为此协会曾多次致信国家民政部,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使此项目成行。根据省情、民情实际,协会采取了医院减免一点、民政补助一点、医管报销一点、基金会资助一点、家庭负担一点的“多方合作医疗救助”模式。

由此,项目成功推广到西部多个省份,最后覆盖到全国,解除了4万多名贫困患者的疝气之痛,青海“治疝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2012年7月的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上,“青海省疝气患儿手术康复计划”获得《公益慈善实施项目》金奖。

在扶贫济困方面,协会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找出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重要性,才能使扶贫济困工作具有针对性,更能保持主动脱贫的持续性。立足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自2011年开始,协会开始积极牵头连线,争取多方支持。

先后争取到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扶贫基金会、澳门义工联合总会的支持后,在适合种植核桃树、花椒树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部分符合条件的乡镇,种植了10多万株树苗。这不仅使当地群众在脱贫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为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起到促进作用。这个项目也获得了《公益慈善创意项目大赛》铜奖。

今年3月,为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让他们有亲情陪伴,省社会工作协会主办了“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项目计划投资49.2万元,对大堡子镇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户和学业不良等100名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和行为矫治等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服务。

与此同时,省社会工作协会也在不断健康发展。2015年12月,协会完成了协会换届工作。省内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一些省内新成立的市、县级社会工作协会、一线的社工站都加入到了队伍中,这些都将助力协会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全面建设。

在今后的工作中,协会将一如既往坚持“雪中送炭”式社会服务工作传统,发扬情系民生、勇于奉献的民政精神,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推进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