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基层减负后 社工上门服务成常态

2016-09-07 10:27   现代快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随着社区指标性、考核性工作减少,社工们服务居民的时间增多,主动性也增强。不少街道鼓励社工改“坐诊”为“巡诊”,主动分片走访居民,提供社工代办、陪办等服务。在湖南路街道,8个社区的社工,每人每周都会走访30户居民,及时了解居民家庭情况,送服务上门。徐燕青说,正是这样脚踏实地、进门入户的工作方式,让湖南路街道连续两年在鼓楼区幸福都市测评中,社区服务满意度位列第一。

原题:基层减负后,社工上门服务成常态

   辖区居民在湖南路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可享一站式便捷服务

辖区居民在湖南路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可享一站式便捷服务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施向辉 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渐次搭建;改革举措,密集出台。顶层设计能不能落地开花,改革举措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就要看落实。即日起,现代快报推出《改革追踪看落实》系列报道,充分反映改革给江苏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

去除25项工作任务与指标,41类评比、72项台账……2014年,南京市出台《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街道社区减负开出清单。两年来,街道“去经济化”、社区“去行政化”效果明显,各街道都在为民服务上加大投入,居民满意度持续上升。

取消72项台账,社区文件柜空了“五有五无”社区创建台账、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台账、低保金帮扶台账……每到年底,几十本年度台账,都会压在社工小朱的办公桌前。“单是一本低保金台账,就是厚厚一叠。”小朱回忆说,2014元旦前一段时间,她连续一周加班,甚至通宵熬夜整理、审计、核算各种台账。而那几天,也是社区工作较忙的时候。白天要发放春节慰问钱物,解决居民来访问题,整理台账只能晚上加班,以应对检查和考核。

2015年起,72项上级机构设置在社区的台账任务被取消,其中很多纸质记录台账改成全盘联网的电子卡、银行卡,居民直接凭卡办理、领取相关福利。相关部门如需统计,只需敲击几下鼠标,台账便可全部汇总。这让搞了10年台账的小朱兴奋不已:“现在社区摆放台账的文件柜都空了,我们可以省出一半时间专心服务居民。”

社区“去行政化”,街道也在“去经济化”。这两年,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甩掉了10多项权重达30%~40%的经济考核指标,并改革管理机制,为社区减少27项政务事项。“以前社工是分条口、分责任的,现在是"全能社工"一门清导办,他们为居民提供导向服务,居民可前往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体验一站式便捷服务。”湖南路街道办事处民政科主任徐燕青说。

社工上门成常态,老百姓更满意了

随着社区指标性、考核性工作减少,社工们服务居民的时间增多,主动性也增强。不少街道鼓励社工改“坐诊”为“巡诊”,主动分片走访居民,提供社工代办、陪办等服务。在湖南路街道,8个社区的社工,每人每周都会走访30户居民,及时了解居民家庭情况,送服务上门。徐燕青说,正是这样脚踏实地、进门入户的工作方式,让湖南路街道连续两年在鼓楼区幸福都市测评中,社区服务满意度位列第一。

“去行政化”后,社区自治也成为多数社区创新工作方式的重点。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就尝试了“有一说一”居民说事制度。在小桃园社区,院子里的大小事都由各楼楼长、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协商审议,特别是在如何使用“为民办实事专项经费”的使用上,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据悉,从2015年起,南京市配套每个社区20万元的“为民办实事专项经费”,这笔经费怎么花,都由居民说了算。小桃园社区主任陈程介绍说,从去年至今,社区通过“有一说一”工作室和居民代表大会,先后将经费用于社区20多处环境整治,开展了10多项文体活动,引进并扶持了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机构。今年,该社区“为民办实事专项经费”增长至30万元,社区实事项目有了更多选择。(记者 仲茜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