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立医院医务社工配比严重不足

吕二函 2016-02-22 10:14   深圳特区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08年,深圳就出现了首支医务社工队伍,经过7年发展,医务社工逐渐成了患者眼中的“雪中送炭者”及医患关系的“减压器”。但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后发现,目前公立医院医务社工配比严重不足,由于医务社工尚未纳入医院职业目录,对于招聘医务社工,院方则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原题:公立医院医务社工配比严重不足 我市上千张床位的大医院仅配1-2人,薪酬低致人员流失  

2008年,深圳就出现了首支医务社工队伍,经过7年发展,医务社工逐渐成了患者眼中的“雪中送炭者”及医患关系的“减压器”。但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后发现,目前公立医院医务社工配比严重不足,由于医务社工尚未纳入医院职业目录,对于招聘医务社工,院方则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公立医院平均不到2名医务社工

“有困难,找医务社工啊!”在市儿童医院住院病房里,这句话悄然在患者家属之间流行起来。

吴卫华是深圳慈善公益网派驻市儿童医院的一名医务社工,她的职责是协助病友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帮助患者缓解因疾病产生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为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及时救助的住院患儿筹集善款。目前,由于另一名同事休产假,这些工作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

“全院1200张床位,原来我们两个人做这些工作就略显吃力,更何况现在我一个人。”吴卫华告诉记者,由于医院申请救助的患儿家庭较多,现在她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个案救助。

据介绍,仅去年一年,市儿童医院两名医务社工就通过媒体、网络及公益基金等方式,为全院60多个患儿家庭筹集善款150多万。由于个案救助工作程序多、工作繁重,如今,仅凭吴卫华一人之力已无法帮助所有申请救助的患儿。

记者调查发现,不止市儿童医院一家医务社工少,目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的医务社工为2人,市妇幼保健院仅为1人。面对医院上千张床位,这些医院普遍反映医务社工配比太少。

医务社工未纳入医院职业目录

目前,我市医务社工服务实行的是政府购买模式,有三种不同的购买方式:一是由市级福彩公益金根据中标金额全额(一年7.6万元/人)购买30名;二是参照企业社工模式资助民营医院23名,经费由市级福彩公益金和民营医院1:1承担;三是由区民政局申请各区财政资金向社工机构购买医务社工服务,并派驻到相关区属医院或民营医院。

既然配额有限,公立医院为何不自己对外招聘?

一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医务社工尚未纳入医院的职业目录,医院只能以行政人员的名称招聘医务社工,但这样一来,考虑到预算和工作任务,许多医院就会打“退堂鼓”。在这种形式下,医院更偏向于以向民政部门递交申请的方式增加医院医务社工配额。

薪酬低医务社工流失严重

“政府全额购买医务社工服务是一年7.6万元/人,这样的薪酬福利很容易造成一个成熟医疗社工的流失”。深圳慈善公益网社工督导刘亚飞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有医务社工数量125人,有医务社工的机构也就8家左右,对于全市100多家医院来说,医务社工数量少之又少。随着医务社工角色地位的提升,这样的薪酬也不再具有吸引力。

市社工协会上月发布全市最新社工数据,2014年度在岗社工流失率为22.2%,比2013年度上升了2.4个百分点,流失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

市社工协会表示,这已超过了20%的人才流失警戒线。

政府购买模式有望转变

在今年深圳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孙仲勇就为医务社工职业化发声:“我市医务社工薪酬低、总量少,相关部门应加快社工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对社工人才队伍进行规范化培养,并建立健全社工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保障这一行业可持续发展。”

对此,市民政局社工处处长彭程称,市民政局正在与市财政委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研究由各用人单位作为购买主体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购买社工服务,待新政策出台后公立医院可根据医院收支情况和实际需求自行购买,或向主管部门即市医管中心申请,由医管中心统一购买配备。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