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多措并举汇聚社工力量 多元服务社会

2015-10-21 10:24   厦门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社会工作是为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职业活动,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当前全面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深化美丽厦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获得各界肯定。

原题:汇聚社工力量 多元服务社会

文/本报记者 卫琳

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社会工作是为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职业活动,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工作及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当前全面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深化美丽厦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获得各界肯定。

近年来,通过不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稳步推进社会工作在全市深入发展,我市社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湖里区被民政部命名为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2013年,湖里区、思明区前埔南社区、市救助管理站等11个单位(社区、地区)被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地区)。

政策扶持 推进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被列为全市未来十年重点建设的六类队伍之一,2012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指明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随后市、区两级接连推出10多份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有力扶持了全市社会工作发展;同时,市区两级还同时从经费上提供保障。

在《厦门市中长期(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被列为全市未来十年重点建设的六类队伍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制度陆续出台,我市社会工作的稳步发展获得强有力保障。

2012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指明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体制机制、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随后市、区两级接连推出10多份政策文件,从岗位开发、人才培训、政府购买服务、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扶持、优秀项目评选、社区社会工作推进等多个方面有力扶持了全市社会工作发展。

市区两级同时从经费上提供保障,自2011年起,市级和湖里、思明两区便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近三年来,我市还对43个由社区、社工机构组织开展的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总奖金达45万元,对社区在岗工作人员取得助理和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每月分别补贴200元、300元。

开展培训 拓展社工人才队伍

近两年来全市6区已先后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近1500名未取得社工证书的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已取得助理社工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人员举办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服务水平;发挥对台优势,积极借鉴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先进经验。

目前,全市共有2763名持证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儿童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等众多领域,成为我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扎实根基。着力拓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每年举办考前培训辅导,组织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注重从日常培训抓起,近两年来全市6区已先后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近1500名未取得社工证书的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针对已取得助理社工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人员,全市举办了“社会工作基本理论与实务培训班”、“福建省社会工作师培训班”等,有450多人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服务水平。思明区还专门购买培训项目,启动区级社工“培力成长”计划项目,对持证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实务工作能力。

我市同时发挥对台优势,积极借鉴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先进经验,组织“厦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台湾行”活动,建立厦门、金门常态化交流机制,连续举办四届厦金社会工作交流会,开展厦门社工驻训金门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走访参观、座谈交流、跟班体验等方式,促进我市社工人才的服务能力和技巧水平全面提升。

2014年,市民政局还建成厦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保障了全市社工人才培训的场地需求。

平台建设 打造多元服务格局

市民政局建成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湖里区启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园”,引进高层次社会组织培育机构恩派,为入驻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机构联络、联合培训学习等公共服务;市民政局还连续三年开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费扶持工作。

通过重点抓好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建设和专业岗位设置,全市持证社工人才有了充分发挥“一技之长”的广泛平台,其中,市、区两级民政事业单位共开发设置18个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配备使用专职社工;湖里区在52个社区建立由社工师、助理社工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组成的“1+2+3+10”模式社会工作小组;思明区在前埔南社区成立“关爱中心”社会工作室,设置2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使用专职专业社工,并在其它10个试点社区配备兼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此基础上,我市正积极推广在更多社区中配备兼职专业社工。

此外,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起到服务平台建设的良好补充作用。今年8月,我市出台政策,鼓励设立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士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化服务。

市民政局建成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可容纳至少7家社会工作领域的行业组织和服务机构办公,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水电;湖里区启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园”,引进高层次社会组织培育机构恩派,为孵化园入驻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机构联络、联合培训学习等公共服务,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市民政局还连续三年开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费扶持工作,累计给予17家机构补助经费61万元。目前全市已有35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于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

依托社区 全面开展专业服务

2013年起,市民政局连续两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支出520万元,购买了8个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从2015年1月起,将在一年半时间里,分步骤、分批次推进全市部分街道(镇)及市直7个部门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

目前,我市正在加紧实施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中的推广覆盖,以社区为依托,联合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厦高校建立“机构+社区”、“高校+社区”合作机制,以项目化的形式,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服务,满足居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对此提供了有力支持。2013年起,市民政局连续两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支出520万元,购买了面向空巢和失独老人、寄养孤儿、流浪未成年人、离异家庭子女等8个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

今年年初,我市《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实施意见》政策出台,确定将从2015年1月起,在一年半时间里,分步骤、分批次推进全市部分街道(镇)及市直7个部门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

经过探索推广,湖里区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深入社区,已实现全区52个社区全覆盖;思明区在厦港街道等6个街道和深田、镇海等6个社区建设家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委托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海沧区在残疾人关爱、社区矫正、心理援助等领域购买了7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新阳街道建设了新厦门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并在海翔社区、霞阳社区、天竺社区开展“关爱中心”试点;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也分别购买了居家养老、青少年成长、社区矫正、残疾人心理援助等多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我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累计已达5000余万元,涉及项目125个,全市各区正在积极稳步推进社会工作的全面深化开展。

聚焦社工品牌

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

依托社工站专业服务老人儿童

市社会福利中心在2008年成立了社工站,配备2名专职社工,设立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宣泄室以及沙盘室等服务场所,建立一支“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双向联动志愿者队伍,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服务中心内的“三无”老人和孤儿弃婴。

通过需求评估,开展学童区儿童青少年成长项目,提供学业辅导服务,兴趣爱好开发,“心灵花园”心理陪伴服务。针对中心内残疾程度较重的儿童、青少年,开展“红花榜”活动来激励孩子接受肢体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展早操音乐时间、串珠小作坊、识字班和绘画班等“小课堂”活动,提供学习技能机会。

对于中心内的“三无”老人,通过陪伴聊天、办集体生日、制作专属相册等精神慰藉服务,开展老年人早操活动、歌唱活动、丝网花活动等娱乐生活服务,排解老人孤寂感。

思明区前埔南社区:

打造“四合一”社会工作服务平台

2011年,通过与厦门大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张友琴教授带领的“温馨夕阳”咨询服务中心团队合作,前埔南社区成立了“温馨夕阳”社工服务站,经过2013年的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目前,前埔南社区打造起集合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高校“四合一”力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平台“前埔南社区关爱中心”。

社区整合老年教育、文体及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为空巢孤寡老人提供精神养老、心理慰藉等“情暖空巢”项目服务;开展关爱特殊家庭项目,专业服务社区内的失独家庭、三级以上伤残家庭。针对社区0-6岁的宝宝家庭开展家庭教育、家庭亲子服务、心理健康咨询、夫妻关系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设立“关爱未成年人”项目,帮助双职工家庭和外来员工子弟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管教的难题,向未成年人提供人际关系调整、良好学习习惯建立等行为帮扶。

社区以开设“社工坊”的形式,针对社工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当中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且有意愿参与社区关爱中心服务的人员开展有计划、有专家督导的实习实训。

湖里区吕岭社区:

“社工+志愿者”发展自助式服务

在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中,吕岭社区建立起“社区-高校-机构-志愿者”四位一体的工作方式,以社区为依托,与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专业系、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等高校建立校社合作关系,向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培善社会服务中心购买服务,并通过社工招募、管理、培训志愿者,深入开展自助式服务项目。

社区拥有中级社工6名、初级社工2名,特别设立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由社工来招募整合志愿者力量,带领有特长的志愿者发挥优势,开展自助互助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音乐班、登山队、晨练队等多支自助服务队伍,先后举办“微笑敬老学雷锋,长幼携手齐祝寿”、“百名专家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工同时配合、协助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服务,重点服务“一老一少一弱”,设立“凤凰绿荫下,银发安康享晚年”项目,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爱问科学乐园”、“童书童画班”、“快乐小海豚伙伴营”等一系列项目,通过亲子互动和教育,让社区儿童健康成长。

厦门市开心社工服务中心:

“开心相伴”关怀失独长者

厦门市开心社工服务中心推出的“开心相伴”关怀失独长者社工服务项目主要服务于湖里区63户失独长者,社工针对失独长者的生活现状和需求开展了包括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益智活动等专业服务,帮助他们重拾生活希望。

通过开展“开心相伴,丝网花开”、“我是歌手”等融入促进小组,帮助他们与社区居民融合互动。社工还帮助成立了“开心串串门”小组,让失独长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彼此联络和支持,举办失独妈妈互助支持“开心茶话会”,端午、中秋联欢活动,“欢喜斗阵行”、“开心去哪儿”出游活动,引导失独长者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厦门市沁心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特色帮扶寄养孤儿和流浪儿

厦门市沁心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成长助航项目,服务对象包括寄养孤儿、边缘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少数民族儿童、学校、社区青少年等。其中,“同一片蓝天”寄养孤儿关爱服务今年已进入服务的第三年,为全市143名寄养孤儿及寄养家庭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组重点打造了“走亲助孤”、“成长伙伴”、“友爱师承”三个服务品牌,促进寄养孤儿及其家庭关系融洽亲密。

沁心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同时承接了市民政局的“回巢行动”厦门市流浪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项目,为进入厦门市救助管理站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生活及就业技能培训、社区宣传、家庭教育及外展等服务。

厦门市培善社会服务中心:

关爱离异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去年12月,由厦门市培善社会服务中心开展的离异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社工服务项目正式入驻湖里区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同时与专门判决婚姻家庭的殿前法庭结成合作,并依托江村、吕岭、金安、吕厝等8个合作社区,为离异家庭子女及其抚养人、单亲家庭、离异后重组家庭等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重点通过亲职教育服务和个案辅导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度过成长危机,纠正和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及不良行为,发掘和发展其内在潜能,减少离婚对离异家庭子女带来的伤害与冲击。目前,项目服务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并吸纳愿意从事公益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律师、婚姻家庭辅导师为志愿者,截至目前已开启个案辅导40个,亲职教育和咨询性服务400余人次,建档300余份。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